誰來伴我看醫生?

撰文、攝影/姜佳宜

疫情下的台灣,做任何事都不方便,弱勢更加弱勢,尤其上了年紀的偏鄉長者,原本去醫院(或診所)看病就比一般人麻煩,更何況重重限制下的防疫期間,有些因不識字、不清楚防疫規範,乾脆選擇不出門,更遑論去看病。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看醫生」卻成了許多老人的夢靨,或行動不便、或不懂搭車路線、或不會掛號批價、或沒有子女協助…等,甚至獨自病死家中者時有所聞。

回想2015年間,時任台南市安定區長朱棟,全國首創區公所人員陪醫服務,朱棟說,老人回診項目很多,抽血、領藥、批價、掛號等,都需有人陪伴,此外,當時安定區的公車很少,特別安排一位同仁陪同就醫,並與衛生所合作,當老人看診完,將藥籤給衛生所,請衛生所義工追蹤服藥情形。

當然,過程中也曾遭遇反彈,例如公所基層同仁,因工作會變多。為了減少人力負擔,第一,朱棟把區長的司機指定為陪醫司機,區長外出都自行騎車或開車,不需要司機,讓司機的功能達到最大化。第二,專門帶去陪醫的那位同仁,是將工作分攤給其他同仁,每人增加一些工作,但不致於過多,讓一個人專門陪醫。

陪醫服務為朱棟在安定區長任內首創,期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陪醫的女同仁告知說,許多長輩在往生前,都曾跟她說:「只有妳願意陪伴孤獨的老人講話。」朱棟說,其實陪醫最大的宗旨,就是陪伴,有人關心的感覺。

可惜這項政策維持不久,在朱棟離開職務後即終止。

然而,「誰來伴我看醫生」的問題卻沒有終止的一天,只會越來越多,官方及民間的量能都不足,如何因應?亟需更多人集思廣益,共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