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導演拍片堅持超前部署 「時間到了,經費就出現」

黃明川90年代起持續拍攝與藝文題材相關的影片。(黃明川提供)
黃明川90年代起持續拍攝與藝文題材相關的影片。(黃明川提供)

資深導演黃明川原先以拍攝《西部來的人》等獨立製片電影受矚目,而後在台灣當代藝文史的影像書寫上更成為多產的先行者。他自90年代中期開始拍攝許多「大型系列紀錄片」,題材多以詩人、作家、藝術家為主,有些甚至還沒找到金主就自行先拍。當年台灣以影像記錄文學家、藝術家的風氣並不普遍,但黃明川卻在這個領域持續深耕。

跨入21世紀,黃明川90年代起拍攝的《解放前衛》14集、《裝置藝術十年》15集、《地景風雲》8集等,紛紛完成問世。為何拍這類「大型系列紀錄片」?他解釋,「因為解嚴後,台灣環境改變,題材多得不得了,必須用『籠罩式』的拍法盡量捕捉,否則拍不完。」各種素材只要有興趣就去拍,他樂觀地認為時間到,經費就出現。

例如:1994年開拍的《解放前衛》2001年剛完成,黃明川就接到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詢問是否有藝術家的影像紀錄。這14集以台灣90年代前衛藝術家為題的紀錄片,隨即在北美館與公視播映。《地景風雲》拍了12年,2006年公視徵求環境變遷題材紀錄片時,也脫穎而出。「社會改變,人們對於事情的體認、對人的看法不一樣,就有新的觀念與要求。也許我只是早幾年,但時候一到,就有人看見。」

黃明川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地景風雲》拍了12年。(黃明川提供)
黃明川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地景風雲》拍了12年。(黃明川提供)

 

從早期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到最近的《波濤最深處》,黃明川一直專注藝文題材的紀錄與開發。他認為,人生在關心衝突、同情弱勢外,應有更大的想像與視野,「台灣不是只有物質、經濟的發展,藝文可以讓文明與心靈持續升級。」

更多鏡週刊報導
記錄亞洲4國、16位女詩人 他醞釀10年「加倍奉還」
由台灣放眼國際 《波濤最深處》從女詩人角度解構被殖民國家現實
出國工作英語是罩門 台灣跨國紀錄片邀印度團隊助陣

更多影劇新聞
歐陽娜娜又腫了?忽胖忽瘦遭酸 0修圖照流出
謝佳勳58歲近況曝 當慈濟師姐走遍天涯行善
疫情升溫先受害 孫瑩瑩名媛料理節目喊停
男星偷吃離婚!3稚子贍養費1個月「只給7500元」
疫情奪走近6位數!狼人殺女神痛訴「失業低潮」

今日娛樂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