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老屋新生 「稻舍」、「貝殼好室」延續大稻埕人文故事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出席老房活化「稻舍」開幕活動,體驗碾米機具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出席老房活化「稻舍」開幕活動,體驗碾米機具
「稻舍」轉型為米食餐飲文化空間
「稻舍」轉型為米食餐飲文化空間
「貝殼好室」作為創新產業集資基地
「貝殼好室」作為創新產業集資基地

位在臺北市大稻埕街區的兩棟歷史建築「稻舍」及「貝殼好室」今(8)日正式宣告加入臺北市老屋活化行列,出席開幕活動的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這兩棟建築物是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的生力軍,也是文化局推行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的成果,藉由民間單位的資金及創意投入,為臺北市的文化資產注入新生命。

 

蔡炳坤副市長指出,「稻舍」及「貝殼好室」兩處過去是臺北市都市更新的基地,2020年加入臺北市文化局的「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導入民間資源並進行修復和營運,市府提供經營團隊以文資修繕費用抵免租金及管維費用等優惠;近兩年因應疫情,市府也提出相關紓困振興計畫,期望透過公私協力活化臺北市內的老房子,除了保留珍貴的歷史空間外,也能成為民眾休憩的場域。

 

文化局表示,「稻舍」位在迪化街1段329號,於2020年公告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前身是「益興碾米工廠」,之後轉為商業及住宅使用。營運團隊斥資近兩百萬元,將乘載米行歷史故事的老屋空間重新修復,保留了古早碾米工廠傳承的歷史氛圍,老房子不僅陳列早期米斗、碾米機等米行使用的器物外,也規劃稻米文化和米行歷史的文化策展,並過米食餐飲文化體驗,讓遊客在冉冉上升的米飯香氣中,回憶起過往碾米工廠的歷史故事。

 

迪化街1段155號的「貝殼好室」(BackerHouse)於2005年7月25日公告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包含了橫跨清代、日治及戰後不同階段的增建形式,一層樓三進的建物也反映了大稻埕地區街市的歷史樣貌。營運團隊投入近五百萬元的經費,進行建物的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除了展示老屋的前世今生,向民眾述說文化資產的歷史故事之外,也規劃集結超過50個透過群眾集資誕生的品牌或產品進行商品展售,餐飲服務及活動,讓乘載著百年歷史的老屋空間,化為創意源源不絕的創新基地。

 

臺北市文化局為活化臺北市文化資產,自102年起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9年來已經看見豐碩成果,繼迪化街的「稻舍」及「貝殼好室」後,草山行館園區、原臺北刑務所官舍及賴氏祖厝等老房子也將陸續開幕,預計今年臺北市將會有22處老房子開放民眾參觀,相關資訊可上「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