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專訪2》能源轉型模範生也曾犯錯 德國官員示警:台灣別重蹈覆轍

德國推動能源轉型曾被視為成功典範,但也犯了錯。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我們推動再生能源過程中,太遲做全方位規劃;能源轉型必須全方位思考,將再生能源的供需、能源效率提升和產業結合等做全盤規劃。希望台灣避免犯同樣的錯。」

德國是能源轉型的先驅者,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赫登指出,「我們發展再生能源電廠時,太慢建設電網等基礎設施,把再生電力輸送到南部地區家戶。」「能源轉型的艱鉅任務還沒有結束。這是一項我們堅決奉行且必須代代相傳的任務。」

「能源轉型須全面性思考,德國太遲才開始全方位規劃」

赫登指出,能源轉型問題必須全面性思考,必須將再生能源的發電、能源效率和產業結合做全盤規劃。這意味著規劃基礎設施,例如規劃供電網和供熱網,以及制定法律框架條件時,必須全方位考量,適時布建電網,將再生能源電力輸送到最終使用者。德國太遲才開始做全方位規劃。

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表示,德國有信心在2022年底前關閉剩下的3座核電廠,完全廢核。(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提供)
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表示,德國有信心在2022年底前關閉剩下的3座核電廠,完全廢核。(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提供)

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指出,能源轉型問題必須全面性思考,必須將再生能源的發電、能源效率和產業結合做全盤規劃。(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提供)

赫登表示,「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市場的信任度不夠。透過資助額度的確定,以及透過強制綠電生產者在市場上出售電力,我們能夠顯著降低再生電力的成本。就海上風電場而言,我們甚至可以完全不必補貼風電生產者。」

他強調,「國家必須制定長期擴展目標並建立可靠、透明的法律框架條件,以確保規劃安全。最重要的是,為離岸風力發電廠的開發建立透明的框架條件。對於進行這種資本密集型的投資,這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以便投資者可以及早為項目募資,以及使得項目得以如期開展。項目開發人員應該及早得知技術規範和標準,以利主管機關和民營廠商進行建設性的合作。」

核廢料處置經費逾8千億 核電廠運營商負擔

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德國如何確保電力供應無虞?赫登表示,「有信心可以如期在2022年底前關閉最後的3座反應爐。近年來,德國出口了大量電力,逐步淘汰核電和煤電將使得電力的出口下降。此外,德國有相當高的以天然氣為基礎的產能,迄今為止只有相當有限的程度被使用。我們還在持續擴展各種再生能源。總體而言,即使在完全淘汰核電之後,德國的電力供應還是有保障的。」

20191230-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取自German Institute Taipei 德國在台協會臉書)
20191230-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取自German Institute Taipei 德國在台協會臉書)

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取自German Institute Taipei 德國在台協會臉書)

對於核廢料的處置計畫,赫登表示,核電廠運營商有義務自己承擔核電廠的退役和拆除費用,處置和最終儲存由其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的費用也是由核電廠運營商承擔。這筆費用預計將高達240億歐元(相當新台幣8112億元)。核電運營商已將這筆款項提交給聯邦政府,並於2017年將其轉移到一個公法基金,然後再從這個公法基金為臨時和最終儲存核廢料提撥所需資金。 因此,臨時儲存和最終儲存核廢料的實施和融資都與聯邦政府的權限和責任捆綁在一起。

赫登指出,「在德國,所有類型的放射性廢棄物都將在深層地質結構中進行最終存放。 德國用於永久存放低放射性和中等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庫已經投入使用了,有些還正在建造中。我們目前正在尋找適合建造高放射性核廢料永久儲存庫的地點。對於此,我們計劃納入廣泛的公眾意見參與。」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重磅專訪1》不只廢核廢煤 德國實現「2050碳中和」還有秘密武器
相關報導》 名人真心話1》「台灣連南韓都不如!」周桂田批減碳目標淪國際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