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阿斯利康近來頗受關注。

9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成立罕見病業務部,正式進軍罕見病領域;9月1日,阿斯利康宣布,與高瓴資本

舊有業務也在調整。早前在7月1日,阿斯利康正式合併消化和呼吸霧化業務,業內流傳,該項業務將由“無錫璣鉬醫藥”承接。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在今年6月底的第五輪國家藥品集採當中,阿斯利康的知名呼吸產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落標,不敵 阿斯利康在該產品上曾佔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今後恐怕風光不再。

對此,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劉謙在9月6日的北京服貿會上表示,要加速創新藥的研發和上市,同時拓展集採外渠道,以減少損失。

不可否認,集採常態化加速了各大巨頭的轉型。

01 理想遠大,現實骨感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曾對

王磊沒在說空話。2020年,阿斯利康中國區收入已經超過全球總收入的20%,達到54億美元,而其他跨國藥企的中國區收入佔比普遍在10%左右。

高處不勝寒。

2018年,阿斯利康結束了長達3年的業績下降,重新實現增長,當時的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就表示:期望未來阿斯利康有一段可持續的增長期。2014年,他拒絕了輝瑞的收購,並承諾,到2023年之前要實現400億美元銷售額。

這個指標具體到中國,可能分攤到150億美元。從2020年的57億美元到2023年的150億美元,意味著3年里阿斯利康中國區業績需要翻3倍。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如果沒有集採等政策,王磊或許敢打包票。早在2018年,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7.95億美元,占公司新興市場業務的55%。按照這個勢頭,從2018年開始,王磊只要保持阿斯利康中國區每年有30%的業績增幅,到2023年就能妥妥達標。

但就在2018年11月,中國啟動了集中帶量採購,一開始是“4+7”,只涉及11個城市,品種也不多。後來,國家集採、省級集採、省際聯合集採層出不窮,行業傳聞集採品種要湊齊500個。

在第三輪國家集採中,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喹硫平片、替格瑞洛片4款產品全部丟標;第五輪集採中,吸入劑布地奈德混懸液丟標。準確地說,阿斯利康只在“4+7”集採試點中中選過“易瑞沙”。

頭部企業,怎麼就頻頻丟標?

王磊對健識局表示:之前確實有150億美元的目標,但現在實際情況不一樣了。

想要維持高增長,擺在阿斯利康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尋找新方案,不走尋常路。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02 從賣藥到做平台

既然不能只賣藥,那就做點不一樣的。

阿斯利康在中國的方案是“做平台+本土化”。現在看來,這個平台包括了銷售、研發、以及投資。

2020年以來,阿斯利康在多個場合提及“200個產品”計劃:自研50個藥品、與國內企業合作研發50個一類新藥、進口或者代理50個藥品和50個診斷器械。

這是一個超大型的工程,但為了實現業績目標,這也不失為一個方案。

醫藥經濟報曾發文分析稱:阿斯利康的策略是一個產品的收益兩家共享,通過規模效應節約成本,最終達成財務指標。

在這個銷售平台上,目前已經吸引了

阿斯利康的另一手是本土化,今年10月,位於上海靜安的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即將啟動;包括投資國內創新型企業。截至9月10日,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已投資了和譽醫藥、智眾醫療等4家創新醫藥企業,這些投資可能會在短期內見到收益。

9月9日,剛剛通過科創板上市審議的 根據迪哲的招股說明書,截至2020年12月,迪哲醫藥共有55名研發和管理人員曾在阿斯利康工作,佔總員工數的37%。

據悉,阿斯利康的目標是投資100家創新企業,現在才剛起步。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集採後,阿斯利康中國的求生之路

當然,阿斯利康也有自研業務。王磊曾多次表示:藥物研發的本土化,是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下一個重要發展機會。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的創新藥研發環境越來越好,本土的創新藥企業越來越多,阿斯利康如果還按以前,新藥的研發和決策都在國外,那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中國市場上,武田、GSK、

與同行們不同,因為有“400億美元”的績效壓力,阿斯利康上足了

多家跨國藥企的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阿斯利康的全球營銷費用為60.27億美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在跨國藥企中名列前茅。

瘦身還是狂奔?到底哪一種更適合風雲變化的中國市場?需要跨國企業用時間去親踐。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