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Omicron將帶來全民免疫?英國等西方國家已做此打算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病毒株橫掃西方國家,已到了感染規模最嚴重的時期,所幸這次變異毒株仍符合過去病毒演化規律,傳染力更強後毒性減弱。最新的醫學 研究論文預印本再發表更新研究數據顯示,Omicron毒性確實更低,導致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更低。在疫情最嚴重的英國與美國於近日分別創下單日確診新高後,英國已宣佈在持續擴大疫苗接種政策下,不再進行社會封鎖措施,往全民免疫的方向發展。

美國在1月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突破百萬創下歷史新高的當天,德州最大的醫療系統休士頓衛理公會醫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在醫學論文預印本medRxiv上傳了一篇最新的Omicron臨床表現研究論文供同行評艦,該文指出,與前幾個毒株相比,Omicron感染者年紀更輕、免疫逃逸能力更強、住院率更低。因感染而住院的患者需要呼吸器維持比例更低、住院天數更少、症狀程度更輕。

同一天,美國馬里蘭大學乞沙皮克健康中心(Upper Chesapeake Health,UCH)也發表以南非Omicron病例進行研究的結論指出,在前3波變異毒株引發的急診面診中,有大概68%的人留下住院,而第4波Omicron的面診人數中只有41%住院。此外,由於Omicron感染者普遍症狀較經,前往醫院就診的比例亦較低,因此若比較全體感染者住院比例,Omicron住院率就更了許多。此外,Omicron住院者平均年齡36歲,比前一波Delta住院者平均年齡59歲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Omicron住院平均天數從先前毒株的8天下滑到3-4天,死亡率亦從之前的19.7%到29.1%降至Omicron的2.7%。研究還指出,對照英國官方最新公佈的數據是Omicron較先前的毒株,住院率下降55%-70%。

雖然如此,台灣、外國與大陸媒體以及網路上轉傳的各種消息,仍經常可以看到渲染Omicron疫情有多麼可怕,各國政府不是統計不足就是刻意隱瞞數據,或是死亡率其實很高只是時間滯後,或是引發例如腦膜炎等長期後遺症,也有傳說兒童死亡率特別高等等。這些網路或社群媒體的消息大多沒有確實來源,但會有些新聞媒體會根據網路的說法跟進報導,它們報導這些沒有醫研究根據的消息,多半是為了刺激點閱數,這是媒體惡性競爭下令人遺憾的現象,但會有很多受眾受到影響而以訛傳訛。至於大陸媒體或社群上的網民傳播的西方疫情,一方面是目前與西方國家敵對氣氛濃,因此刻意予以誇大;二方面是大陸艱苦地進行清零政策,誇大Omicron的毒性可以更合理化清零政策的必要性。

目前已知死於Omicron毒株的病患除英國1例是84歲長者之外,還有韓國2例是90歲長者。而因為Omicron確診人數大幅增加,反而排擠了其他毒株,讓全球新冠疫情的死亡總數快速下滑。這也難怪許多專家開始預測,新冠疫情很可能已開始步入尾聲,並預測疫情有望在今年夏季過後被「馴化」,成為一個毒性高於流感的流行病。

至於英國官方公佈包括Omicron在內的數據後,宣佈不再執行社會封鎖政策,這顯然也是根據Omicron的數據與社會狀況所做的決定。Omicron雖然傳染力超強,但住院率較前幾種毒株下滑55%-70%,在疫苗加強針持續推動下,英國政府也撤除了對11個紅色名單國家的航空禁令,因為這些限制已毫無意義。近期在英國隔離旅館內的入境旅客,大約有5%的確診率,其中有可能有1%-3%是感染Omicron。

英國的醫學報告指出,這波Omicron求診者的狀況與先前幾種毒株大不相同,很多病人是因為感覺很疲倦才前去求醫,這在過去的新冠毒株年輕病患中較為罕見。病人主訴的症狀包括輕微的肌肉酸痛、喉嚨癢、乾咳,其中有少數人出現輕微發熱症狀,有1名6歲兒童出現發熱與心跳加快的症狀。整體而言症狀多數都很溫和。這些狀況與南非Omicron研究報告相符,患者沒有喪失嗅覺味覺的症狀,血氧水準也沒有大幅下降,因此大部份不需要住院或呼吸器治療。

若與上世紀初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發展歷程來比較:第一波從1920年春季發生,死亡率普通;第二波1920年秋冬開始,死亡率陡然增高,特別是年輕人情況最嚴重,絕大多數死亡者都是死在這一波;1921年第三波,死亡率突然降低。到1922年春天時西班牙流感消失,可能是已形成群體免疫。如果Omicron真能像專家所預測的走向,那還真是全人類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