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窮者補貼富人、民眾倒貼企業,千億代價的凍漲政策

面對全球油氣價格持續上漲,經濟部表示,油氣將持續凍漲、由中油吸收差額。這是一個表面正確、為民眾扛下漲幅、減輕大眾負擔,但實質上卻是「窮者補貼富人,民眾倒貼企業」的錯誤政策。

今年下半年能源價格上漲,而且預估漲勢未止,入冬後還會再持續上漲,對立委詢問因應政策時,經濟部與中油都表示會持續凍漲政策;中油說,配合穩定物價的政策、吸收氣價漲幅,以及實施油價平穩機制,中油預估11、12月將虧損約500億元。如果考慮到有獲利的煉油、石化,正負相抵後,中油全年虧損約達400億元。

不深入思考,大概都會覺得這個一項「德政」,政府扛起漲幅,原本會導致民眾加重的負擔,政府完全吸收了。很棒,對不對?但如果進一步想想,這種政策,是誰在負擔成本、又是誰獲利時,觀感可能就全然翻轉。

凍漲補貼政策,負擔成本者就是全民,由一家幾近百分之百公營的公司承擔成本,等於是用國庫錢補貼。至於受惠與獲利時者就是用油、用氣(天然氣)者,雖然幾乎大部份人直接、間接都會用上油氣,但用量卻是相差極大。大部份情況下,企業、營業者的用量,會遠遠高於一般民眾;在一般民眾中,富有者的用量又會比窮人高。

換句話說,這種凍漲政策,其實隱含著「逆向所得重分配」,等於是讓用量少的一般民眾去補貼用量多的企業、商家;用量少的窮人補貼用量多的富人。而「最衰」的是那些愛地球、要減碳、以步行或自行車代步的環保人士,因為幾乎不用油,只有補貼他人、沒有接受他人補貼的份。

難道,政府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獎勵多用油氣的人嗎?就是要把讓窮人補貼富人、企業嗎?即使絲毫沒有此目的,但政策的結果與影響,就是如此。

政府的凍漲、補貼不僅於油氣而已,電價早已凍漲多時,雖然型式上有電價公式、有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實質上則是經濟部早早就「胸有成竹,心有定見」,而且政治考量高於一切,委員只能配合演出,電價的凍漲如果導致台電虧損,就拿出電價穩定基金去「作帳」─如2019年台電虧損147億元,但經過基金挹注後翻身變成大賺265億。

台電最大宗的成本是燃料,特別是煤與天然氣占比最高,去年因燃料價格下滑賺錢,今年上半年也因用電增、燃料價格平穩,賺了187億。不過,在煤、氣價格都飆漲下,即使有長約護身減少波動,但該來要漲的還是跑不掉。長期來看,能源價格─特別是天然氣,是被看好上漲。蔡政府如果一直堅持凍漲政策,最後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上半年中油原本獲利有150億元左右,之後為油氣凍漲政策吸收增加的成本,預估全年變成虧損超過400億元,這代表短短幾個月的凍漲代價就超過550億元;而且,上半年其實天然氣部門就已虧損超過百億元,等於全年為天然氣已賠上近700億;如果能源價格持續高原期,全年下來代價豈不破千億元?再考慮電價同樣凍漲的代價,難道政府準備每年花個幾千億元搞能源補貼嗎?

全台能夠得到最多電價補貼的會是超級用電大戶台積電,但,這家全台最會賺錢、每天開門獲利就達14億元的公司,那需要政府(或納稅人)補貼?

別忘了,這是一種最不符合社會正義的逆向所得重分配,萬一能源價格不回落、甚至持續飆漲,就變成沒完沒了、金額持續攀高的補貼。民進黨當記得,扁朝後期的油電凍漲,讓政府付出數千億元的補貼的慘痛代價。

忘了凍漲這件事吧,放手讓能源價格回歸市場吧,即為當家執政者,就該想長遠點,別只以政治角度考慮本身的政治與選票利益吧。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金融熱議》歐洲正經歷一場能源危機!50%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綠色能源又不穩定,今年冬天怎麼過…
相關報導》 金融熱議》今年冬天雖可能不太冷,但天然氣供給少近7%,價格絕對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