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埔翻轉教室 學生不想下課

龍埔翻轉教室 學生不想下課

【記者劉仲書專題報導】位於三峽、創校不過3年的龍埔國小正在默默實驗不一樣的教育,這半年來,5年1班引進「均一教育平台」與「學思達教學法」結合,以此為基礎,摸索出一套適合小學生的「翻轉教育」。 (上圖)新北市龍埔國小老師施信源表示,翻轉教室最大的挑戰是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必須克服傳統教學的慣性,把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去討論與表達。(圖文/楊子磊) 週二一早是顏美雯的數學課,記者跟著資訊組組長施信源,站在教室外的暗處往教室內看,數學老師在裡面走來走去,每一段問答、解題、討論,各組的孩子們很自然地交互談話、站起來走動,後面還有兩位家長協助小組解題。 施信源指著後方組別的學生告訴我:「你看,像這樣子,有難題小組自己去討論,那邊在教有沒有?旁邊兩個女孩子圍著他,他們已經內化、習慣了這樣子的模式,你也找不到睡覺的學生。」 為教學找出路 線上平台好幫手 下課鐘響,別班的學生一窩蜂衝出教室瘋狂尖叫嬉鬧,5年1班的數學課,學生們卻仍熱衷地參與分組課程,老神在在絲毫沒有動搖。施信源說:「這沒有刻意安排,我們只跟小朋友說,會有記者來,你們不要理他,你們上你們的。他們數學課上到都會忘神、不想下課。」講台上的投影布幕秀出問題,而每個分組學生座位各自圍成圈圈,大家桌上除了舊型小筆電,還有各式各樣的東西,例如答案板。 這堂數學課,就是發生翻轉教育的原點。施信源與顏美雯是夫妻,為了解決半年前5年1班所遇到的教學困境,兩個人花了1、2個月時間尋找輔助平台,導入磨課師(線上教學開放資源)的概念、學思達與學習金字塔的應用,透過均一教育平台線上教材,以及縝密的課程環境,設計找出了顧及個別差異、極佳的學習策略。 引發學生動機 成績突飛猛進 它翻轉了教學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而老師成為引導的角色;也翻轉了教育現場的氣氛,充滿聲音與自在的學習空間;更翻轉了理想教育的刻板印象,它不但讓學生有興趣、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也讓全班「成績」突飛猛進。施信源說:「為了教學調整,連上大號都在看平板,不斷去看學生線上學習的狀況、思考怎麼改善,才有現在的成果。」 課程的基本架構,就是讓孩子前一天先在家裡看完均一平台相關進度的教學影片,並作平台上的習題;上課時,老師直接帶領大家解題,並讓小組或個人輪流上台講解,而台下解題時小組成員之間也必須互相協助、教不會的學生,老師與家長也會從旁幫忙。 看似簡單,其實眉角很多,怎麼讓學生願意在家裡上網學數學?怎麼讓學生上台講解?怎麼分組?怎麼讓表現較好的學生願意教其他學生、而其他學生也願意被教?怎麼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怎麼讓家長走進教室?怎麼確保學習效果?做這些的目的又是什麼? 分組有眉角 課堂經營是關鍵 龍埔是大班制,每班34人額滿。施信源說,比較重點關注的(調皮的、程度較弱的)學生,會特別移到較靠近老師的組別,或者靠近家長的組別,這種「3人1組」以及「差異化安排」,是翻轉課程的基礎之一。 施信源指出,分組模式比起4人1組,3人1組是最理想的配置,很快就會輪到他講話、比較有事做,而5到6人1組普遍會有學生被晾在一旁。每組也會有差異化安排,由1位厲害、1位中等、1位需要幫忙的學生組成,除了個別學生之間的加分競爭之外,也有組別的競爭,厲害的孩子就會帶另外2位孩子做討論。 「剛開始,孩子們不太習慣,上台說話都會發抖,但他們私底下會跟老師說其實他們懂。」施信源說,這些孩子在1到4年級過程中,缺乏練習「說」,這也是翻轉教育最困難的一部分。他去年12月發現這個問題,為了讓數學課翻轉能更成功,開始在國語課訓練,透過課程提問讓孩子分組討論、說明,儘量讓學生有機會上台說話,慢慢地教要怎麼講、怎麼說。小組之間彼此評分,「先讓勇氣出來,而說久了也會說理。」他說,學生半年前上課是完全沒聲音的,現在是充分討論有時還很激烈,「這個不對啦~應該怎樣怎樣」之類。 要激發同組學生之間互相照顧,讓強拉弱、弱也願意配合接受協助,「關鍵在於老師的班級經營手腕。」 施信源說,要不斷去營造氛圍,加分獎勵也好、言語讚許也好,透過師生之間「不斷的對話」,鼓勵學生跟同學「合作」、「分享」,讓他們體認到這種關係,幫助了誰、對方發生改變,自己的成就感也出來了,孩子慢慢會在心理有些變化。 學習品格友愛 對自己負責 技術上,除了把組內人數調少、也將樂於發表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組別去,再來就是老師自己願意改變。有些老師很會教書,但可能比較不擅於跟孩子們頻繁交流。 施信源說:「只需要1、2個月的經營,學生就會不一樣,如果老師不知道怎麼做,到我們教學現場後面看就能感受。」 「我們早期的思維是要特別照顧弱勢學生,下課時讓他們排成一排、一個個指點,但我們發現不對,另一批表現較好的學生晾在一旁,翻轉教育必須把兩邊都放進來。」施信源認為,它的精髓在於讓孩子在品格教育上學到兩件事:「同學之間的友愛與分享」、「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打開教室大門 家長變助教 每堂數學課都會開放2位家長參與,協助教學,老師事前會跟家長說明該堂課的重點及進行方式,並告知負責區塊和比較需要協助的學生,家長也可以先上均一教育平台「複習」課程。為了方便家長參加,一週4堂數學課有3堂特別安排在早上第1節。為什麼要讓家長進來呢?施信源說:「你想看看,若是你爸爸在教室裡看著你,你敢作怪嗎?」 讓學生在家裡先用均一教育平台學習,一開始遇到難題。施信源說,家長很不喜歡孩子碰電腦,傷眼、傷身、不運動;再來是很多孩子放學後都去安親、課輔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有學生曾經還用到晚上11點半,雖然知道他喜歡用均一來算數學,但也不是辦法。 為了克服問題,半年下來他們用兩件事說服家長。施信源說,最簡單的就是「成績」,期中、期末考成績一出來,家長完全沒話說;再來就是透過家長日,告訴家長:「翻轉」不是只有孩子跟老師,還需要家長一起協助;後來就讓家長直接進入課堂,一起帶著孩子做,家長慢慢就能接受、甚至高度支持,出現很多正面回饋。 「不要看家長好像都會告來告去,那是因為家長不瞭解教學現場,小孩做錯事回到家跟父母告狀老師對他怎麼樣,但不會提自己做錯什麼,這很正常但也造成誤會。」施信源表示,請家長進來課堂當老師,他們也會緊張到發抖,讓家長進教室,他才會知道,教書沒那麼簡單,把教室打開來給家長看,幾乎就不會有家長想申訴老師,同時,家長也培養了同理心,親師關係因此變得更加緊密。 ▲為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難以同時照料班上30幾位孩子的解題討論,顏美雯和施信源決定邀請家長走入教室,成為老師的教學幫手與孩子的學習夥伴。(圖文/楊子磊) ▲新北市龍埔國小5年1班的數學課很特別,顏美雯和施信源為了改變傳統教學的盲點,引入中山女高老師張輝誠的「學思達教學法」,強調課堂上的分組互動與孩子的表達能力,結合數位學習平台的資源,讓孩子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