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兩岸的新「通關密語」?

前總統馬英九以「兩岸和平與 中華民族的未來」為題在泰國曼谷發表演說/圖片來源:中央社
前總統馬英九以「兩岸和平與 中華民族的未來」為題在泰國曼谷發表演說/圖片來源:中央社

⊙顧爾德

前總統馬英九再度批評現任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主張「新兩國論」。馬英九八月四日於泰國演說時,他在今年四月間於北京與習近平會談時,「習近平態度非常柔軟謙和」,並表明只要兩岸都認同屬中華民族,任何事情都可以坐下來談。馬英九認為,這是習近平對台灣釋出的善意,但賴清德並未接下這份善意,沒有回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反而宣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進而引發對岸發動軍演、更公布懲戒台獨勢力的新規定。

「中華民族」成為新共識,有影嘸?

早在今年春天馬英九訪中回台後,藍營的兩岸問題專家趙春山就發表過類似說法,四月二十八日他在《聯合報》發表的文章指出,中共藉由「馬習二會」釋放重要訊息:「北京將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思考兩岸問題。統一勢在必行,但採『非和平手段』,並不符合中華民族的發展利益。中共現階段的對台工作,仍以加強兩岸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因此他建議賴清德「當務之急是表明對『中華民族』的立場,在『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下累積互信,建立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

「中華民族」是不是已取代「九二共識」成了兩岸和的平新「通關密語」?北京是不是立場已軟化、從要求台灣承認「一個中國」退讓到只要承認「中華民族」就好?

我們首先來檢視習近平當時的談話。依《新華社》發布習、馬會面時的談話內容,習近平當時表達了幾點:

首先,他稱「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著歷代先民遷居台灣、繁衍生息,記載著兩岸同胞共禦外侮、光復台灣。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

接著他提出「四個中華民族」:

一、 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二、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這次談話提到四個「中華民族」,相較於過去對台談話的確有其「新意」,但是同時要留意。他的論述不是用「中華民族」取代「一個中國」,而是不時把「中華民族」和「一個中國」等同、互換、牽連:

「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中華民族始終有著國土不能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

「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

中共將民族與國家混淆,用來誘騙馬英九之流的人物

表面上習近平是用彈性更大、包容性更廣的「中華民族」取代「一個中國」,實際上是把「民族」和「國家」畫等號;承認「中華民族」就等於承認「一個中國」,這也就再度落入北京一貫「一個中國內外有別」的陷阱──中國對外一貫宣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看清楚中共的政治語言遊戲後,讓我們進一步考查「中華民族」這個詞彙的意涵與其演化史。「中華民族」一詞是清代末年對抗西方列強入侵時民族主義思維下的產物,一般認為最早是1902年梁啟超提出,起初他把「中國民族」和「中華民族」混用,定義為四千餘年來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實體。

這個名詞在清末流行是被當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主義符號,它有時指稱漢族中心,有時則指五族融合。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寫道:「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學者吳國光則認為,孫中山的「中華民族」是以民族融合之名推動漢族同化其他少數民族。「早在民國元年,國民黨宣言所宣佈的政綱,其第三項即為『勵行種族同化』。」

「中華民族」是近代產物,不是自古已然

「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近代民族主義的產物,不是中國喜歡宣稱的「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概念。吳國光指出,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中國民族主義經歷過四次大的浪潮:一九一○年代初共和革命的民族主義,一九一○年代末五四運動的反省自身民族缺陷的民族主義,一九三○年代末並斷斷續續延伸到一九六○年代末的中共民族主義,也就是毛澤東閉關鎖國的意識形態;最後是一九九○年代復興並延續至今初、也就是中國參與全球化過程後的民族主義。

二十世紀末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是因為共產主義制度在全球都面臨被推翻的危機,中共因此再度祭出民族主義法寶救亡圖存,「再次把自己和自己這套制度裝扮為可以拯救中國人免遭這種凌辱的民族利器,從而自一九九○年代起在中國推起了這一波民族主義浪潮。」吳國光並指出,中國民族主義在一九九○年代的興起背後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借助民族主義壓制境內少數民族——「第一,在論說中,以整個所謂『中華民族』作為民族主義的基本單位,完全無視中華民族內部各個民族群體之間的區別;第二,在實際上,張揚漢民族的民族主義,壓制其他那些組成了中華民族的各『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利益。」

習近平就是以民族復興合理化中央獨裁集權

藉吳國光的分析架構來檢視習近平鼓吹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實就是以民族復興合理化中央獨裁集權,「當下民族主義的政治訴求,則是中國在現制度下的國際崛起。所謂現制度下,是說當下中國民族主義不容許任何制度變遷打斷中國的國際崛起;所謂『中國』崛起,是說當下中國民族主義捨棄了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富民』的因素,而專注於『強國』的一面,處處用整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升高來把中國民眾的種種犧牲合法化。」

中國民族主義就是在維護既有政體,同時壓迫企圖藉民族主義建立新政體的回族、藏族,還有香港人。正如吳國光所言:「當下(中國)民族主義則因為其淺薄,並不自覺任何內在矛盾,最後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張『中國』標籤。」因此,我們也很難相信,在習近平「中華民族」的旗幟下,台灣能保有現在的自主性。

藍營就是假借疑美論偷渡一中框架

更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和趙春山都要賴清德揚棄親美路線,趙春山說:「賴政府應擺脫『唯美』馬首是瞻的角色,思考如何在中美長期戰略競爭的過程中,創造台灣戰略自主的空間。」馬英九訪中回來後就多次發表疑美論,他在泰國再一次說:「美國不可能為了台灣犧牲自己的子弟,兩岸若發生戰火,死傷的都是兩岸的中國人。……台灣絕不能當別人的棋子,兩岸的未來發展應由兩岸人民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共同決定。」

藍營美其名是強調台灣在兩岸關係上要保持自主性、不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但另一面就是在附合北京的「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極力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藉此阻擋國際干預中國武力犯台。

到時候,台灣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麗口號下,「被復興」、「被統一」、「被犧牲」了。

作者本名郭宏治,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SUNY-Binghamton 社會學碩士,台大經濟系學士。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從奧運看中國狼性與台灣人性

臺灣問題國際化的新路徑──IPAC臺北峰會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