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一場10年島嶼醞釀計畫,關於馬祖的理解與被理解
文字/鄭宇辰、攝影/鄭宇辰、責任編輯/陳思樺
「這像我嗎?」 「為什麼是我來到這裡?」 「別人會怎麼看?」 「是不是要證明什麼?」
疑問隨著憂慮流淌而出,受到神祕召喚,動身前往北方。自然環境中產生的迷霧,讓這低飽和的土地增添不只一點神祕色彩,大部分是軍綠色的,亦或是被海浪濕氣沾滿的國徽藍。氣味是理所當然的潮濕,到了夜晚,機車座墊會整個濕漉起來,跟熟悉的澎湖相比,這還多了點肅靜冷冽。
記憶裡的戰爭痕跡依舊,這對年輕一代僅能是想像,瀏覽網路、電視、言說也都僅能是想像,「想像最終能走向理解嗎?」向西面朝大海,我們能看見僅15分鐘船程的彼岸,老一輩訴說著軍人進駐家裡的過去,又或是出海捕魚時的限制,「現時年輕一代都敢去海邊遊玩了」,防空洞不再只是躲避戰火的記憶,而是自幼生長、玩耍的風景。
藝術計畫也帶著迷幻頭紗來了,一個10年的國際藝術島計畫,好多好多的糖果,鋪天蓋地而來,可甜可鹹的濾鏡,希望帶來更多不沾上邊的人,多一個是一個。大海是大海,彼端是迷霧籠罩的島嶼,來自陌生與不了解,馬祖之於台灣、藝術之於地方。
想像最終能走向理解嗎?走進迷霧除魅是必經之路,雖然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彼此,但試圖將每次經驗,轉化成更同理的角色。廉價的浪漫在想像中從來起不了作用,只願作為一個可以給予、包容傾聽的人,做一個可以信任別人的人,走近彼此而不是走遠,讓日子回到我們所選擇的,生活在生活裡,那可能恰好也是藝術的本質之一。
看更多深度報導
中澳貿易制裁角力下的蝴蝶效應——走私澳洲龍蝦至中國,金門馬祖為何成樞紐?
揭開澳洲龍蝦走私海上交易線—船公司、地方頭人、黑道:金馬「龍蝦意外財」捲起的利益和衝突
揭開澳洲龍蝦走私海上交易線—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
【評論】台澎金馬是持續轉變中的過程──談《金門留念》與《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