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虛擬偶像接棒,K-POP 還能紅多久?

作者:Laney Lin 林芳穎/韓妹不吃泡菜

這幾天的臉書頁面被南韓女團 BLACKPINK 大洗版,有的朋友是以「孝女」身份帶小孩到高雄朝聖偶像,有的則是討論名人拿公關票進場看演唱會的爭議,也有一小部分人對這場盛況空前的演唱會感到一頭霧水,問 BLACKPINK 到底是何方神聖?有這麼紅嗎?

在此先簡單科普一下,BLACKPINK 是 2016 年出道的南韓女子偶像團體,由韓籍的 Jisoo、Jennie、Rosé 和泰籍的 Lisa 共 4 人組成,平均年齡不到 27 歲。BLACKPINK 除了在 2019 年被《富比世》雜誌評為年度南韓最有影響力人物,目前也是全球 YouTube 訂閱人數最多的音樂帳號,截至 2023 年 3 月 20 日已經有 8,500 萬人訂閱。

我追星的全盛時期是從 2010 年到 2015 年,因此 2016 年出道的 BLACKPINK,其實不在我的守備範圍。然而,就算不怎麼關注她們,也或多或少會在新聞上看到她們的消息,對比我追的「二代團」偶像,只能深深感嘆 K-POP 韓流不斷進化,這 10 年前後,已經是不同檔次了。

韓團成功方程式升級,分進合擊從亞洲走向全球

K-POP 偶像以出道年份分成一到五代,以「二代團」為例,指的是 2000 年至 2010 年出道,代表性團體包括 Super Junior、BigBang、Wonder Girls、少女時代等等,那時也是 K-POP 的黃金時期,幾乎由三大經紀公司 SM、YG 和 JPY 壟斷,從南韓輸出到整個亞洲。

我在 2010 年時曾經到南韓採訪 SM 娛樂,當時他們告訴我,挑選成員組成偶像團體時,不論人數多寡,都會具有個別「功能性」。一個團裡有主唱、副唱、領舞、饒舌等等,有的人才藝普通但長得夠帥就負責「門面擔當」,這是至今幾乎仍通用所有韓團的組合方程式。

此外,當時 SM 還有一套戰術,那就是讓多人組合拆成小分隊支線。例如:Super Junior 有一支 SJM,”M”指的是“Mandarin”,顧名思義主打大中華市場,於是挑出幾名 SJ 成員,再加入兩名中國籍和台裔加拿大籍的成員,唱中文歌曲。

二代團當紅的時期,K-POP 市場仍以亞洲為主,尤其是中國大陸和日本,不少團體都會到日本發行日語版單曲,或是擁有中國籍成員。巡演場次則多從南韓出發,不過除了亞洲外,SM 家族也曾到法國巴黎、美國加州等地開唱,顯示當時的韓流確實已經開始走向全球。

直到 2017 年,BTS 防彈少年團帶領韓流進入美國,成為史上第一個登上美國告示牌 Billboard 200 榜首的南韓藝人,才真正將 K-POP 提升到全世界主流市場的檔次。接下來在國際舞台登場的 BLACKPINK 除了在音樂上屢創紀錄,4 名成員在唱歌跳舞之餘,影響力擴展到時尚圈,各自接下迪奧、卡地亞、香奈兒、聖羅蘭、Celine 等國際精品的全球品牌大使,BLACKPINK 成員在社群媒體以及 MV 的髮型、穿搭風格也影響了全球粉絲,可謂帶貨力十足。

南韓企業評價研究所每個月會分析 K-POP 偶像每位成員的個人品牌評價,3 月份剛發佈的排行榜,BLACKPINK 成員 Jisoo 與 Jennie 卻僅只分別排在第二與第三名,而冠軍竟是被出道半年的新人女團 NewJeans 成員 Minji 拿下!年僅 18 歲 Minji 才剛從高中畢業,就被香奈兒挑中擔任韓國品牌大使,被預言有可能接棒 Jennie,成為下一個「人間香奈兒」!

回顧這 10 年前後,韓團偶像一樣透過海選、練習生培訓,挑選出最具競爭力的成員出道,但現在又再拜社群媒體之賜,知名度及影響力也以更快更廣的腳步蔓延到全世界。據韓媒估算 BLACKPINK 成員身價全都飆到 5 億新臺幣,也因此今年合約到期,經紀公司 YG 若想續約留人,必須分別給出 200 億韓元,折合約新臺幣 4.7 億以上的續約金才有機會!

為成名在辣炒年糕店打工,韓儲備偶像很肯拼

許多南韓藝人透過選秀節目出道,最近南韓 JTBC 電視台有一檔節目《Pick Time》特別引人關注。和其他選秀都是素人參賽不同,這檔節目參賽的是剛出道的新人,或是已經出道過卻不紅解散的前偶像。南韓每年產出 30 多個偶像男團,卻只有 2 至 3 個團體可以成功生存下來,因此這些參賽者自嘲是「滅亡的偶像」,希望透過節目得到二次成名機會,最終優勝團體將獲得 3 億韓元獎金、全球演出和專輯發行機會。

節目單位規定不能使用原團體名稱參賽,以「時間」代稱,其中一個 5 人組合「11 點」受訪時自曝團體解散後因為沒有收入,只好分別在辣炒年糕店送外賣、在咖啡廳還有超商打工維持生計。

第一次錄影時,全體成員居然都一邊打工一邊準備舞台演出,在工作結束後的凌晨集合練習,就連經紀公司代表也兼差當代理駕駛。在如此克難的環境下,他們以完美的舞台表現驚艷評審,全部按下合格按鈕認證實力,成員們也流下激動的淚水,而他們為了成名付出的努力,也讓不少觀眾願意投票支持他們再次出道。

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我找到自己 2017 年在粉專引述韓媒報導發表的發文,當時有個數字很驚人,那就是從 2007 年到 2017 年的 10 年間,南韓出道的偶像團體多達 436 組!其中 2012 年一年最多有 63 組,平均每 5.8 天就有一組偶像誕生!而根據韓版知識百科統計,2022 年仍然在活動中的女團大約有 100 組,在如此激烈的市場上競爭,要能生存下來真的非常不容易!

虛擬偶像等接棒,K-POP 還能紅多久?

關於 SM 娛樂經營權易主的新聞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創辦人李秀滿出售自己的持股給競爭對手 HYBE 娛樂執行長房時爀,震撼南韓娛樂圈。當時李秀滿說,找上房時爀是因為防彈少年團的成功是韓國人的驕傲,對他而言,HYBE 就是「最好的」。

然而,推動 BTS 成功進軍美國市場的房時爀,日前出席一場論壇卻憂心表示,「在美國等主流市場,K-POP 的增長率正在放緩,在東南亞地區,K-POP 最近也呈現下滑趨勢,以東南亞主要國家為對象的唱片出口增長率,和去年同比增長『-30%』。」對此房時爀強調,重點還是在,要具備打造能持續動撼動世界超級明星的力量。

韓媒報導,K-POP 中代表韓國(Korea)的 "K",意義已經和以前不同了。 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只有韓國純正血統組成的 K-POP 團體,多半都有外籍或是混血韓裔成員,歌曲也是透過全球多個作曲家或編舞家的合作完成。

韓流進入 3.0 時期,最近更乾脆直接在海外市場,推出符合當地口味的「在地化 K-POP 團體」,包括 HYBE、SM 和 JYP,都把在地化團體的出道時間定在今(2023)年下半,以美國當地活動為主的偶像,就在美國試鏡選秀,再帶回南韓培訓出道。

熟知南韓唱片圈的人士表示,「無論是哪間經紀公司,現在所屬藝人都不是永遠的,粉絲們的消費週期也加快了,必須做好持續推出新人的準備。現有藝人能力有限,為了公司的營收成長,擴張 IP 是必須的。」

除了真人偶像之外,目前 K-POP 大型經紀公司中,也至少有 4 家已在對偶像相關虛擬技術展開鉅額投資。打造 AI 虛擬偶像好處多多,如 Kakao Entertainment 推出的「Mave」,除省去了長年的藝人培訓過程外,利用 AI 技術讓成員不僅會說韓語,還會說英語、法語和印尼語等多國語言,和全球粉絲溝通無礙。虛擬偶像擁有的完美人設,也不怕被翻出黑歷史,或被狗仔隊跟拍,且就算有黑粉酸民留言攻擊,他們的心靈也不會受到傷害。

南韓娛樂造星夢工場持續進化,追星帶來的龐大效益,包括帶動外國人到南韓看演唱會、觀光旅遊、學韓文等,相信未來依然會持續發酵。遙想我當年因為追 Super Junior 開始學韓文,進而有了到南韓工作的機會,也才能在這裡寫專欄分享。因此,希望各位家長不要禁止孩子追韓星,因為追星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跟上 BLACKPINK 來臺開唱之亂,看南韓娛樂經紀公司如何讓 K-POP 走向全球?》,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韓國偶像之死──性愛影片與她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你為什麼還在看衰台灣?】那些發生在「韓流橫掃全球」、「台灣市場太小」前的事

作者簡介:

Laney Lin 林芳穎,北一女中,政大廣電系畢業,現職資深國際新聞記者。因追星開始學韓文,意外開啟海外工作契機,曾任韓國 Shakr 科技新創公司行銷經理,喜歡韓國的一切除了泡菜。長期關注韓國脈動、韓流文化、熱愛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