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德國人最愛的散步點,台灣人卻不敢去?

作者:楊宗翰/空屋筆記

「吃完午餐要不要出去走走?」
「好啊,我們去哪裡呢?」
「我家附近有一個墓園,我們可以去那邊逛逛。」
「蛤?」

還記得當年在德國遇到的第二個沙發主,是一名年約 60 的德國伯伯,一個人跟兩隻狗還有一隻兔子住在一間 400 多歲的老房子裡。一天中午,我們剛吃完午餐,他就提議說要不要去附近的墓園走走。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自然的說要去墓園散步的。

「⋯⋯痾,好啊,你很喜歡去那個墓園嗎?」我有些疑惑。「對啊,我平常沒事都會去那邊散步,很舒服。」沙發主伯伯的語氣聽起來很自然,讓我當時很認真地思考剛自己的耳朵到底聽到了些什麼。結果,那個墓園真的是超乎想像的舒服可愛,完全打破我對墳墓的刻板印象。每一個墳墓都花團錦簇,石碑旁邊擺放了各種花草盆栽,感覺就是長期都有人在照顧的。

「我在墓園拍照是可以的嗎?」我問,「當然可以啊,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耶,為什麼會不禮貌?」沙發主伯伯說。我們一邊走,還不時會在某個墳墓邊看到有阿姨在澆水和整理花草,伯伯都會熱情地和對方打招呼,同時再聊上個幾句。伯伯笑說:「基本上,這邊的人們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一種有點幼稚的競爭心態,大家都暗自在比較誰家墳墓照顧得比較漂亮。」

德國伯伯一邊走,一邊介紹說誰誰誰家的墳墓又換了新的花或是新的盆栽。原來他們把親人的墳墓當成自家的院子花園在看待啊。看著德國伯伯悠閒的在墓園散步,想起了過去掃墓被叮嚀的種種禁忌跟規矩,像是不可以用手指墳墓,經過墳墓回家要趕快洗澡等等,我才發覺我從小在下意識裡,對墳墓竟如此地恐懼。

為什麼我們尊敬祖先,卻要害怕墳墓?

我從小一直被教導著要尊敬祖先,對先人的尊敬是中華文化的驕傲。但是,如果真的想照顧、尊重祖先,為什麼我們平常對他們的長眠之地,卻又是如此避之唯恐不及呢?如果躺在棺材裡的人是我,我應該會希望後人們可以常常來看我,帶著微笑安心地和我打招呼、說說話。

我比較不想被放在遙遠的地方,平常大家看到我都嚇得半死、快步走過、苦苦地等一整年才會有人帶著我其實吃不到的食物來見我⋯⋯

當然,臺灣跟德國人看待墳墓的方式原本就不一樣,臺灣人認為墳墓是人們死後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墓園就是個充滿死者靈魂的地方,而德國人則傾向認為人死後就離開人世了,墳墓只是個紀念這些人們的地方。對德國伯伯來說,去墓園看祖先的墳墓,並不是為了讓祖先看他,而是讓他可以回憶過去跟先人相處的種種時光。因此無論是談到墓園或是在墓園裡散步也許會感到開心,或覺得難過,但基本上不會有恐懼。畢竟,德國伯伯完全不會覺得墳墓裡面有住人,因此,墓園也就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不同國家墓園樣貌習俗大不同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因為對死亡的想像不同,看待前人或是墳墓的態度也不完全相同。德國伯伯這邊的墓園充滿綠意花草,就像社區公園一樣;希臘的墓園一個個潔白的大理石墓碑和雕像,讓人覺得像是美術館,而法國巴黎的公墓則因為葬著許多詩人畫家,參觀公墓尋找名人墳墓甚至變成了各國觀光客的觀光行程。

於此同時,菲律賓則有許多人們長期居住在墓園裡面,另外在印尼,部分少數民族每年都會將先人的屍體從墳墓抬出來梳妝打扮,一起過節慶祝。

如果大家試著放下對往生者的恐懼,放下對墳墓的恐懼,一個地方不會因為墳墓的存在而造成周遭的恐懼,也不會影響當地的房價,如果墳墓就在我們自己家園附近的公園,每天經過散步時順便照顧,將墳墓整理的漂漂亮亮的,人們應該就不會覺得墳墓很可怕了吧?

「那你們臺灣人去墳墓的時候都在做甚麼呢?」伯伯問完後,我緊接著回答:「我們每年會去掃墓一次,整理祖先的墳墓,然後帶著食物去供奉他們,等祖先們精神上吃完後,我們常常就會在墳墓邊把食物吃掉。」

「所以你們很習慣在墳墓野餐?」德國伯伯驚呼。

祖先長眠之地用以懷念而非害怕

無論是在墳墓邊野餐,或是在墳墓邊賞花,掃墓的初衷應該還是為了要緬懷先人。然而,在我過去的印象中,我其實只記得一個又一個的規矩跟禁忌,謹記著一個一個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害怕自己在掃墓時沒禮貌,會遭到報應或是會沾染晦氣等。至於緬懷先人的部分,好像都被那些恐懼給沖淡了。

我們在掃墓時花了很多心思想要照顧先人,準備供品給他們吃、燒金紙給他們用、幫他們打掃環境、在墳墓上壓紙修房子,但很多時候,後輩卻不太清楚他們在照顧的祖先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只知道這個是阿公的阿公,那個是阿公的阿公的阿公。

如果我是祖先,比起被後人敬畏,我可能更希望能夠被理解吧。

如果可以的話,練習跟下一輩多聊聊祖先們的故事吧。讓下一代知道,他們的阿公或阿嬤年輕時做過什麼蠢事、阿祖當年做過那些工作、阿祖的阿公怎麼會搬到這裡來、他們的口頭禪是什麼等等,讓這些祖先的形象和他們過往的生活能夠被記得,而不是只剩那刻在墓碑上逐漸被風化的名字而已。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德國人沒事就去墓園散步,為何我們尊敬祖先卻害怕墳墓?》,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與穆斯林談「鬼」:伊斯蘭信仰中的「無形世界」與「生死觀」

「動作要快,因為還得『趕場』!」──我的越南掃墓初體驗

作者簡介:

楊宗翰,在克羅埃西亞求學期間住進了佔屋,回收菜市場賣不掉的蔬菜以及麵包店下架的麵包,親眼見到現代社會的浪費及荒謬,開始尋找對人、對環境都更友善的生活方式,以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方式在體驗著這個世界。搭過無數陌生人的便車,住過無數陌生人的家,出了一本沒有版稅的書,成立了沙發客來上課計畫,在台灣就邀請來台灣旅行的外國旅人到各地的偏鄉學校去跟學生交流,在國外就去拜訪世界各國的學校跟當地學生介紹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