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覆議案只是起點,掏空賴政府行政權才是重點

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否決 朱立倫發表言論/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否決 朱立倫發表言論/圖片來源:中央社

⊙風城小花卷

一如預期,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支持的國會職權法案,再度透過人數優勢,否決了行政院提出的覆議。乍看之下是藍白又一次的勝利,並且很可能會成為之後行政權與立法權一再重複上演的劇碼,然而如果的確往這個方向發展,長期而言,對藍白的在野陣營,並不見得能夠佔到多少便宜,反倒更容易反噬自身。

一、三種後續應對方式,短時間內都無法扭轉劣勢

先說賴政府面對覆議案遭到否決,後續可能採取的應對方式。首先,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當立法院否決覆議案後,行政院長就必須接受原案。立法院亦可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有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就必須在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

這個方式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因為藍白許多新科立委就任不足半年,其中不乏受惠於選民分裂投票而險勝當選者,為了換掉行政院長賭上可能落選的機率,風險太高;加之即使行政院長辭職,總統隨時可另提新人選籌組內閣,不需要AI幫忙,藍白聯盟都不會做這筆生意。

第二個方式是提交大法官釋憲,透過違憲宣判,反將藍白聯盟一軍。這個方法可能出現的變數在於,釋字第325號跟第585號已經肯定國會基於職能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調查權,再加上遇到重大政治性法案時,大法官會議為了求取一定程度的平衡,通常不會全面否定某一方的訴求,而是採取折衷性的部分條文合憲或違憲,例如陳水扁政府時期國民黨主導的特偵組條例(也就是釋字585號解釋對象)。賴政府採取這個方式,可以扳回一城,但整體而言藍白聯盟依然是佔上風。

第三個方式是罷免區域立委,單點突破尋求翻轉席次版圖。本屆國會113席,若要單獨過半需至少57席,目前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因皆為不分區無法罷免不列入討論,因此需罷免6席國民黨立委且皆由民進黨在補選勝出。這個方式的挑戰在於一次要發動6個戰場,焦點恐難集中。此外若由民進黨主導,勢必會形成藍綠基本盤對決,難以召喚關鍵的中間游離選民;若是由民間主導,在組織與宣傳等方面,與擁有地方執政優勢的藍營立委相比,抗衡上有其難度。再者,根據《選罷法》規定,立委需就職滿一年後才可發動罷免,同樣緩不濟急。

看起來,藍白聯盟似乎在國會職權法案的戰場上,雖不至於大獲全勝,也可說是佔盡優勢,但在法案審議的過程中,有不少眼尖的讀者都注意到,部分國民黨立委一反常態,很不願意出現在鏡頭前,留下力挺國民黨的影像紀錄。這個跡象,正預示著藍白聯盟「覆議案SOP」的致命弱點。

二、國民黨區域責任立委的南北兩樣情

這些不願意出現在鏡頭前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可以作為其中代表。原因很簡單,藍白聯盟粗糙的審議過程,不只是激怒了綠營支持者,也影響到原本是為了「制衡」採取總統立委分裂投票的選民觀感,這些選民是擔心民進黨行政立法繼續贏者全拿,才給藍白機會,結果藍白聯盟獲得多數後,表現還不如民進黨國會多數時期。

近期綜合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台灣民意基金會、ETtoday民調雲、TVBS民調、鏡新聞民調,呈現出「半數民眾支持國會職權法案(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合計59.6%)」,但「對於民進黨的滿意度高於藍白(鏡新聞,民進黨47%,國民黨32.4%,民眾黨30.4%)」,可作為上述跡象的佐證之一。

如果將全國性民調,置入綠營優勢選區中,例如台南、高雄,則不難想像,藍白聯盟以這種方式,在國會越是有所進展,對於有志於2026地方選舉的黨籍立委,就越是有壓力。相較於國會職權法案,藍白聯盟新開闢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戰場,勢必會讓柯志恩等角逐綠營優勢縣市的藍白立委,感受到「自家人挖洞叫我跳,不跳不行,還要喊這洞挖得好」的心靈震撼,罵個X。

隨著《財劃法》議題陸續發酵,高雄市長陳其邁率先大動作反對、台南市長黃偉哲也跟進喊遷都高雄,柯志恩、謝龍介等人的困窘是可說是艷陽下的撒哈拉沙漠,無處可躲,不得不請出黨籍市議員反批,務求轉移焦點。此舉對於同樣有志於2026縣市長選舉的綠營人士,是再明顯不過的訊號,反應靈敏者如許智傑,也點名柯志恩捉對廝殺,在選民心中植入藍綠代表人選的印象,畢竟在當前朝小野大的局面下,有志更上一層樓的綠委,必須先讓自家選民認可是「敢戰有論述,能衝不怕苦」,才能先突破未來的初選關卡。

由於國民黨智庫版《財劃法》乍看之下是全國縣市可獲得的分配款都提升,相較於比例明顯偏低的南部縣市,中北部縣市的民進黨立委,在反擊論述上的難度也隨之提升。然而,這正是藍白聯盟在國會中要一步步建構的陣地:掏空行政權。

三、沒錢辦不了事,沒米炒不了飯

根據目前國民黨智庫與民眾黨各自提出的《財劃法》修正草案,民眾黨版本的主要訴求是將超徵的稅額分配給地方,此舉較大的疑慮在於,超徵的源頭是當年的經濟情況比原本預估的要好,才會出現「稅收比預期多」的「超徵」,若經濟情況不如預期,則會出現反向的「短徵」,因而可能產生有一頓沒一頓的狀況。

相較於民眾黨版本,國民黨智庫的草案除了前述提到的有南北比例不均問題外,要求中央釋出15%稅收、約5133億元給地方縣市,更將造成兩項短期無感,但長期將有深遠影響的負面效應。

首先,是真正的重大建設更加難以推動,例如捷運、高等教育、國家算力等。以微軟和OpenAI正在擬定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超級電腦為例,據目前資料顯示,造價可達1000億美金(約3兆2千億),比台灣政府2024年歲入(2兆7千億)還多。超級電腦的計算能力,攸關企業與國家對於尖端技術突破的競爭力,以及風險災害的預判能力,對於以高科技產業立足的台灣而言,有其發展初始優勢也是必然之路;又或是台中捷運綠線,建設經費為593.37億元,由中央補助工程費約65%,如果按國民黨智庫版財劃法調整,日後重大建設的中央補助部分必然會減少。

再者,是國防、資安等攸關國家安全的建設也將受到影響,2024年國防預算為6068億,佔GDP約2.5%,距離目標3%還差1213億左右,這是在面對中國威脅下,為發展不對稱戰力以及滿足國際機構評估所需防衛能力的基本目標,目標無法達成,也勢必影響友台國家對於台灣自我防衛的信心。

因此,在野陣營的目的,已經不是司馬昭之心,而是司馬昭自己把心挖出來給大家看了。向中央挖錢給地方,地方自然笑呵呵,但時間一長,重大建設補貼不夠,又可以說中央沒心照顧地方;中央錢不夠發展尖端技術,國際競爭力落後,可以批評中央沒遠見;中央錢不夠強化自我防衛實力,這下倒是連批評都省了,用行動降低敵國侵略成本。

這一套劇本運作下來,即可堂而皇之的將無能帽子扣在賴政府頭上,再穿插幾個宇昌、疫苗的複製品,又是個貪腐的帽子,接著2008年的氣氛,快則2028、慢則2032,就這麼完成了。

四、應對之道:強化論述,ChatDPP絕不能再重演

面對席次劣勢,短時間之內恐難以扭轉的局面,儘管民眾黨基於自身利益,會在些許時候站在國民黨對立面,但整體而言依舊是藍白聯盟逐步架空賴政府行政權的趨勢。

2026的地方選舉,則是在同步進行的罷免活動之外,一項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民意展示,如果民意透過否定在野聯盟的政治人物,作為反對藍白在國會行徑的證明,將會產生強烈的嚇阻作用。縱然有少數立委為了版面或自身利益持續張牙舞爪,但對於想問鼎大位的藍白領導人物,以及選區稱不上鐵票區的立委來說,定然開始自我約束,以避免民意的反噬。

要爭取民意的支持,依然以李登輝前總統的箴言最為清楚明瞭:「說清楚,講明白」,而且在當前的AI時代,假訊息都已經能自動生成的時候,更要留意資料的正確性。

日前民進黨為了強化資訊的傳遞,推出ChatDPP程式,讓使用者可以跟AI詢問事項,迅速獲得資料或答案。然而這類聊天機器人,在國外實施的案例中,最常出現的狀況是,使用者不是為了收集正確資料使用,而是為了測試程式的極限而使用,無論是出於惡搞還是惡意,往往都會讓同步收集使用者回饋的聊天機器人程式,往與原始目的相反的方向發展。

再者,為了迅速提供使用者答案,這類城市也會與網路資料庫進行連結,對於有爭議性、或是尚未有定論的議題,可能會以佔主流數據的資料,特別是新聞類資料,作為優先回覆的素材。如此一來,當特定資料的量足夠龐大,即足以決定聊天程式的回覆內容。

ChatDPP在回覆使用者的內容中,出現黨籍人士屬於第五縱隊、民進黨比國民黨較為獨裁等內容,原因就在這裡;由於ChatDPP的誕生,本身即具備因應政治攻防的目的,因此也會成為對手陣營優先丑角化、惡搞化的對象,並且反過來運用民進黨官方聊天程式的符號形象,「認證」各種過去的攻擊標籤,對於輿論戰場來說,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與上一次扁政府時期的朝小野大相比,這一次的在野聯盟,在戰術跟戰略上都更為精進,賴政府除了要持續展現有感政績、深化國際盟友信任之外,在國內的輿論戰場上,更需強化府院黨的聯繫、各司其職,全力爭取民意支持,如果沒有在自己的職務上全力以赴,即使爭取到了2026的門票而轉換跑道,也會因為市場民意轉向而遭到淘汰。

作者是一個離大學很久,沒吃過校門附近胡椒餅卻意外很想念的上班族。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分裂國家罪:除了臺灣人,無人能亡臺

中共的大外軒,拒絕糖衣包裝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