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留學】台灣人到新加坡留學,有什麼好處?

作者:楊絜茹/異鄉人手札

我從香港大學畢業後,進入海外公司任職了一段時間,但仍想多探索人生的可能性,最後因緣際會前往國立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以下簡稱 LKYSPP)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LKYSPP 每年招收來自歐、美、亞、非、中東等 20 多個國家的學生,堪稱一所小型聯合國。學校學制乃根據學生的年資和經驗,分為一年制的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和兩年制的 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y)。由於新加坡國家治理的傲人成就,遂成為為其他國家在公共政策及國家經營上的取經對象,因此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生有許多是在各國政府擔任要職而被選派而來。在這裡就讀,除了能深入了解新加坡和各國的發展概況之外,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也和美英等國的大學合作雙學位計畫,例如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的倫敦政經學院,提供了更多的求學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提供了優渥的獎學金機會,以我就讀的 MPP為例,幾乎 70-80% 的同學都有全額獎學金,提供了學費、機票和每月的生活費。此外,強大的校友網絡遍佈於各國政府公部門,目前東南亞國家在商業及公部門領域都屬於不斷成長的新興市場,對於有意想在亞洲發展並享受國際化經驗者是很好的選擇。

課程規劃

公共政策所包含的領域十分廣泛,從城市及交通規劃、社會議題、環境永續到經濟發展都在範疇內。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特別強調「經濟」以及「數據」的統整和分析,必修課中也著重在運用數據和統計技能來完成報告。

我個人覺得課程規劃上如撰寫政策報告和小組合作都是跨國合作團隊技能很好的訓練方式,在畢業前,每位學生都必須與客戶合作諮詢項目,我的小組則是和微軟(Microsoft)合作,研究東南亞各國政府在醫療部門數據化所面臨的挑戰。

課程上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能夠與來自各國的學生交流。舉例來說,去年我選修了一門關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課程,我們討論了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教育和貧窮議題,以及如何從經濟方面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同學也分享了自己國家對於類似議題的處理方式,以及面臨的潛在問題。課堂上的交流除了可以補充政策盲點,也可藉機了解各國現況以及政策的實踐方式。

教授多曾在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任職,或在政府公部門有豐富的諮詢經驗,因此在課堂上及課堂外都能夠與教授對談,了解公共政策理論如何在實際組織中運作,以及運用國際經驗解決問題等,這些訓練都有利於未來職涯發展。

個人經驗

新加坡在東南亞的經濟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位置鄰近各國,因此在這裡唸書,除了更了解新加坡的城市規劃,也能深入了解東南亞各國的發展和產業需求。新加坡屬城市國家,由於政府對於房價的控制、友善的城市綠地規劃和熟食中心的普遍設置,雖然物價相對高,但在食衣住行等基本生活上卻能夠有相對穩定的生活品質。此外新加坡以華人文化為主,台灣學生也較容易適應。

至於許多學子目前最關注的防疫政策方面,根據我的個人經驗,亦毋需過慮。一年前我來新加坡就讀時,正是各國疫情的高峰時刻,但新加坡政府在有效的防疫政策下,提供全國人民包括留學生等所有外籍人士在內足夠的免費快篩服務;當國人仍在為購買疫苗紛紛擾擾時,新加坡早已購足疫苗,並在短暫時間內全面施打,疫苗接種率超過 90%,因而也成了最先對外開放的亞洲國家。

我很珍惜在工作後重新回到校園的機會,也很享受在新加坡就讀的經驗。LKYSPP 的同學多數都有一定的職場經驗,且對於社會發展有濃厚興趣;因為班級人數少,加上大家志同道合,因此同學間的互動十分密切,除了課堂上的深度交流,也時常會在課堂之外自發組織活動、一起出遊。這些互動的過程中都有助於深入了解各國文化,我也藉此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此外,如果選擇住學校宿舍,更有機會和不同專業項目的人交流,包括各國短期進修的資深政府官員等等。

透過與他人交流,是能夠發展自己興趣很好的機會,我在個人深耕的「社會創新」領域,就認識到能源、農業等領域的跨國專業人士,了解各國尤其東南亞國家如何推動創新教育,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我也在和來自奈及利亞的同學交流後,決定一起創立數據導向的智庫,在非洲監測水利設施及其他能夠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等項目,實際解決居民困難。

未來發展

畢業校友的任職方向極廣,有的在智庫或國際組織從事研究和諮詢,也有的任職於科技公司如 Google 和 Facebook(即現在的 Meta)。許多大型公司及新創公司都設有公共政策部門,尤其在商業拓展上急需相關專業來分析市場走向,所以往此方向發展也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因為新加坡完善的體系,許多跨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會在當地建立亞太區總部,因此有機會在這裡工作也是之後前往他國的一個跳板。與其他海外職場相同,具有金融業或其他特殊專業者較容易在當地求職。新加坡畢竟也有保障當地人的就業制度,所以若想留在當地工作,更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和「特殊性」。從此著手的話,可以先分析自己的優勢,並了解當地人才需求,以提升相關能力。如果打算之後回到台灣工作,也可以運用對於東南亞經濟、政治和職場的了解,增加求職競爭力。

但對我個人來說,與其專注在是否能從碩士學位中得到求職的入場券,更重要的是藉由在海外就讀和異國生活的經驗,逐漸了解自己的目標,並主動利用學校和環境的豐沛資源及人脈來拓展知識和專業網絡,例如建立領英(Linkedin)就是很實用的管道。當初我能夠來國立新加坡大學就讀,便是從領英被學校聯繫上。而我剛來的時候想要了解新加坡在社會創新的發展概況,就利用領英每週聯絡 2-3 個人,了解他們的經驗及在地觀察,而大家也都十分友善、願意交流,久而久之就能將在這裡的學習成果最大化,深入了解產業走向及建立各國人脈。

申請準備

申請 LKYSPP 除了基本的英文能力要求,還要提供兩篇 600 字的論文,學院強調的是個人「領導力」及「社會貢獻」,以及如何規劃將所學運用於社會發展等等,這些重點都可以在論述中加以呈現。由於學院希望能保持學生背景的多元性,每年也都會為各國保留名額,然而這幾年幾乎沒有從台灣來的同學,所以很值得把握機會。文章開頭也提到學院提供了相當優渥的獎學金,如能申請上的話可以大大減輕經濟負擔,讓你翱翔於學術和多采多姿的異國生活裡。

備註:本文刊載於換日線冬季刊,更多後疫情時代的留學故事與趨勢,請參考《這一次,換你大膽走出去——給所有人的留學指南》。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新加坡大學「LKYSPP」:解鎖優渥獎學金、獨特東南亞視角,以及海外職涯入場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新加坡學生念大學前必須學會的事:獨立思考、綜觀國際的判斷力

照抄不來的福利之國:瑞典,如何打造樣樣出色的「資優生」國家

作者簡介:

楊絜茹,高雄人,香港大學「心理」和「媒體與文化」雙主修畢業,現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研究所,並致力於東南亞、東亞及非洲等跨國社會創新與新創項目。 創辦過香港社會組織流浪之聲為弱勢族群發聲、擔任社會創新社群 Impact Circles 台灣協會負責人、和為新加坡科技新創拓展港台市場。 曾在香港和韓國贏得社會創新競賽獎,也在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業教育論壇」上擔任引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