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有目的」的吃虧,讓我找到真正喜歡的工作

作者:許詮

上篇聊到三星教我的第一堂課,社群平台的留言區居然出現好幾位當年的 Agency 窗口,說我是「最把代理商當人看」、「最不兇的甲方」並且「感謝當年我的溫柔善良」。

這些回應是我沒有預期到的,除了慶幸自己始終堅持要待人和善,也讓我想起第二份在知名外商工作時的神奇經歷。

一、臥薪嘗膽,忍者無敵

記得當年從三星步行至知名外商面試,進到面試間,迎面見到一位有著天使笑容的女主管和一位黑著臉的男主管,寒暄自介過後,男主管嚴肅的問我為何要從 Marcom 甲方轉到乙方做廣告業務,我很誠實的回答:「希望能挑戰自己,同時業務的薪水天花板比較高。」

不料他臉色一沉,惡狠狠地說「我無法相信你」,一時間我手足無措,不確定自己哪裡做錯了,或許是捕捉到我的驚恐,旁邊的女主管輕聲說道:「或許我們再給他一次機會說說看。」我整理好心情,很真誠地再說了一次原因,補上我認為 Marcom 和業務的共通之處,就是用對方的語言去說服不同的 TA(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也進一步表達我能理解他,可能認為甲方轉乙方不符合行業常理,但我剛出社會兩年還希望多嘗試不同職能。

回答完我感覺應該是穩了吧,旁邊女主管也露出肯定的微笑,然而男主管卻猛然拍桌起身,說我的回答處處透露著不真誠,並落下狠話表示有他在的一天,我就不能進他的公司。

我強作鎮定,接著面試了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業開發)總監以及總經理,還記得總經理最後一題問道「一塊磚頭能做什麼」,並留下一塊白版讓我寫答案。我忍著飢餓,花了整個中午將整塊白版寫滿近百種創意想法。走出大樓那一刻,我告訴自己盡力了,雖然進不了知名外商,但至少有留下一個努力回答的好印象吧?

一個月之後,我被通知錄取了。

進到公司的第一個月,這位男主管每天都找不同的理由刁難我,舉凡穿著不夠體面、說話太洋腔洋調、打電話給客戶的聲音不夠自信等等。我一面強忍崩潰,一面觀察,發現他除了面對總經理之外,對所有人都是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度,嘴上最常掛著口頭禪就是「我從大陸熬回來,溫良恭儉讓已經不管用了」,對新人尤其要下馬威。

果不其然,另一位新人業務忍不住在會議上頂撞他,結果被雪藏不能接客戶,好好一位美國 M7 碩士變成後勤業務助理;另一位年資較長的經理和他對槓之後,開始被處處針對,大客戶也逐漸被拿走。

看到其他人的慘烈經驗後,我嘗試用不同的策略回應,除了在被罵的當下忍住、報以微笑,也趁他心情好的時候,以示弱的姿態表達「你比我厲害」、「我需要你的指導」,隨著時間推移似乎慢慢奏效,中後期他對我也相對柔和些。

這段神奇的面試、辦公室求生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在職場硬碰硬不會有好結果,如果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無法一走了之,那隱忍、示弱、嘗試用對方的語言和他溝通,可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如同勾踐為了復國而臥薪嘗膽,有目的的隱忍,也是一種選擇。

二、放多線釣大魚,客氣待人不會錯

身為無業務經驗的菜鳥,主動上門的電商大戶不會安排給我,然而初期公司又缺乏電商之外的客戶品類,我唯一的選擇是從零開始陌生開發品牌客戶。當時懵懂的我嘗試了以下方式:

  1. 善用二度關系,建立標竿案例
    感謝曾經在三星認識的媒代朋友們,可能真的因為作為甲方時態度友好,轉換身份成為下游的乙方時,他們也願意伸出援手介紹品牌客戶,接連談下具代表性的品牌作為標竿案例,而後吸引到更多的 FMCG 品牌客戶加入。

  2. 互助分享,擴散口碑
    同時我嘗試建立一個小型的廣告行銷知識群組,將舊客及潛在客戶都拉進來,不定時分享產業新知,關鍵是不限於自家產品,而是真誠地推薦市場上的好方案,慢慢建立大家的信任和自己的專業形象。而後成員們一個介紹一個,居然因此開拓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品類。

  3. 活用社群身份,建立朋友關係
    群組帶來的效果,讓我意識到社群的力量,當即和幾位同行創辦「XChange 互助社群」,一開始每周拉上幾位業內人士吃飯,不帶目的地聊天當朋友。後來每個月辦主題講座,邀請該產業的 C-Suite 來分享,台下聚集幾十位產業同行們,這大大擴增了我能接觸的潛在客戶數量。最棒的是我能在工作身份之外,以社群朋友的身份建立長期關係,和客戶窗口都成了至今仍會聯繫的好友。

當然作為乙方也不是一帆風順,不乏碰到機車的客戶把我當小弟頤指氣使,但也觀察到通常愛擺架子的都是低階主管,位階越高的老闆人越好,這一切都加深了我的信念,客氣待人肯定不會錯,放多線交朋友,總有一天有合作機會。

三、有目的的「吃虧」,就是佔便宜

我 24 歲加入知名外商,公司共約 20 多人,我所在的 BD 團隊規模還小,過了幾個月後才將純 BD 和純 Sales 拆分開來,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純 BD 的職能。當時日本有許多產品需要落地到台灣做本地化,就是由 BD 團隊找第一批合作夥伴、建立本地商模,穩定之後再交給別的團隊做維運和變現,有點融合了當今 PM 和 BD 的成分。

相較於純看收入的 Sales,BD 能平起平坐談互惠合作,不用看臉色求人,還能和產品團隊合作探索新的落地模式,我對這種角色非常有興趣,剛好當時公司產品需要拓展合作店家,我立刻申請兼職幫忙。雖然 BD 總監樂見其成,但我的 Sales 小主管不放人,經過協調之後,我可以在業績達標的狀態下,用下班的額外時間來做 BD 工作。

那是我最熱血沸騰的一段日子,日本給的 KPI 是半年上千商家入駐,我們初期透過一家家拜訪的效率較低,後來我結合業務鍛煉的陌生開發經驗,將電話開發、常見問題、簽約流程梳理成高成功率的 SOP,招募了幾位工讀生重複此 SOP,再結合 BD 同事的電視廣告、成功案例等宣傳,最終在 6 個月內引進 1 萬家中小企業合作,超標達成 KPI!

雖然全程是一個類似打黑工、沒有名分的狀態下完成,但這次經歷幫助我認定了 BD 就是我的天命職務,也開啟了我後來數年的跨國 BD 職涯,原來無薪加班吃啞巴虧,如果能達成個人的終極目的,那是再值得不過的無痛轉職機會!

回首在知名外商工作的日子,我真心感謝老同學 Glen 領進門、曾經在面試時給我機會的 Effi 和 Sting 老板,以及讓我嘗試純 BD 的 Craig。我也永遠記得提辭職時,韓國派駐的 Sales 大主管 Minho 跟我說「隨時歡迎回來,永遠留一個位置給你」,那是我初出社會聽過最暖的話。

這段日子教會了我,用客氣正向的態度對待職場的利害關係人,無論是難搞的主管、潛在客戶還是跨部門同事,在任何時候都是上上策;而當面臨吃虧和不公平,只要明確自己的目的,適時的隱忍和臥薪嘗膽,如果能收獲最終的果實,那都是值得的投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我在知名外商的日子:「有目的」的吃虧,讓我找到真正喜歡的工作》,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女孩出國留學,竟成同學眼中的「幽靈」?

你是否「謙虛到沒自信」?──別把自己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一個小練習

作者簡介:

許詮,1990 年生,第三代基督徒。28 歲年薪破 700 萬台幣,29 歲任東南亞最大電商副總,現任字節跳動集團子公司印尼菲律賓總經理,業外創辦 XChange 天使創投及NPO,著有暢銷書《別輸在只知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