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藝術】驚艷美國的台裔「地質系畫家」

作者:Vicky Lin 林韋綺/V 的時尚畫妝札記

現年僅 21 歲、就讀美國大學地質系四年級的馬康喆(Kyle Ma),同時是位年少成名的青年藝術家──他的畫作光線炫麗、線條精確,但又帶著點隨性的筆觸。早在 18 歲那年,他就榮獲美國油畫協會最年輕的簽名會員榮譽,及至去(2020)年,更先是以油畫〈陽光普照的牧場〉(Sunlit Pastures)獲得美國藝術復興中心國際沙龍比賽(Art Renewal Center Salon)動物類第一名;緊接著在今(2021)年 4 月再以油畫作品〈錫安大角羊〉(Zion Bighorn sheep)榮獲美國油畫協會 30 週年全國年度評審展金獎──如此卓越的成就,讓人不禁好奇他的藝術養成歷程。

「天才少年」的養成

出生在台北的 Kyle,從小就喜歡拿著蠟筆塗鴉,父母發現了他對藝術的愛好,常帶著他看畫展、畫冊。他還記得不過 6、7 歲時,就從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Diego Velazquez)和印象派畫家的特展中,感受到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並在心中埋下了成為畫家的種子。

10 歲時,Kyle 跟著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國奧斯丁,並開始到畫室正式習畫,從素描和認識色彩等繪畫基礎開始學起。小小年紀的他剛開始不免覺得無趣,很想趕快跳到更有趣的部分,但他很快發現,正是這些基礎功的訓練,才能幫助他把心中想要的畫面表達出來。

雖然曾因英文能力不足,無法完全理解教學內容,幸而遇上有耐心的老師慢慢引導,讓他的英文與畫技都快速進步。在畫室磨練約一年半後,他在老師的建議下離開畫室,開始閱讀如美國知名藝術家理察・施密德(Richard Schmid)的美術著作,自己探索繪畫世界,也藉著參加各種油畫工作坊增進實力。

14 歲時,Kyle 和家人在旅行期間慕名拜訪了 Wilcox 畫廊,畫廊老闆是專業畫家,當時看了他的畫作,請他們 10 年後再來。想不到不過時隔一年,他們便收到了畫廊的合作邀請。到了 16 歲,Kyle 已經開始每年舉辦個展,每次約可展出 30 多幅作品。

對一位不過 20 來歲便已完成許多職涯重大里程碑的年輕藝術家來說,Kyle 有著令人羨慕的起點,看似一帆風順,但其實在 2016-2017 年間,他也曾經遇上瓶頸──當時的他剛跟畫廊開始合作不久,想從偏向印象派的畫法,轉而追求更細緻的描繪。可是仍在摸索技巧的他,一度無法把眼中所見精準傳遞到畫布上,連畫廊都開始關心他的畫風為何比過往生硬許多。

所幸憑著滿腔熱情不斷地練習、自我精進,Kyle 慢慢地克服技術障礙。從開始學畫以來,11 年間他幾乎每天都會動筆作畫,如今仍在就讀大學的他,每天仍會在讀書之餘花 4-5 個小時的時間投入創作。

「藝術不能只靠靈光乍現」

Kyle 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笑起來還帶著一點少年的稚氣的他,眼神堅定地說:「其實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就只是畫著自己的感受,只要把基礎的東西練熟了,再慢慢地發展下去,最後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不同風格,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Kyle 人生中第一本接觸的畫冊,便是擅長捕捉光影與色彩變化的莫內,深深吸引了他;其後他更在美國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畫作裡精準的筆觸與明暗之間細膩的轉變,以及義大利畫家(Antonio Mancini)質感堆疊的技法、畫面構圖的超強能力中獲得啟發。

現居奧斯丁郊區,Kyle 家的窗外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小樹林、走出家門還能看到一條小溪,在這樣的環境下,隨時可以親近大自然,同時也滋養著他的美感,和在台北都會生活時「周遭充滿灰色空氣」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常常先在現場寫生小幅畫作,記錄顏色和明暗並加以研究,回家後再進行大型畫作的創作。在環境薰陶與日復一日的鑽研中,自然走出了自己的畫風。

訪談中展現著冷靜、沈穩與謙遜的 Kyle,一直強調著藝術家之路不能只靠乍現的靈感,而是不間斷地自我要求與練習,唯有好好地練好基本功,才能累積足夠的經驗與技術來成就心中理想的畫面。

專心作畫之外的各種可能

與許多藝術創作者不同,Kyle 儘管很早就嶄露出藝術天賦,大學卻沒有選擇藝術相關科系,反而培養了創作之外的專業。他表示,目前美國多數藝術學院的教學方向,相較於基礎功的訓練,更著重於探討概念,但他覺得自己想做的方向,還是需要穩固的技巧作為基礎;若只有創意和概念,卻沒有先建立一定程度的技術,也無法完整表達他心目中的畫面,因此與其讀藝術系,不如維持自己研究、自學的模式。

再加上高中畢業時,他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想成為「專職畫家」,因此選擇其他專業,萬一以後不是全職畫畫,還有機會從事其他工作。更重要的是,身為喜愛大自然的風景畫家,投入地質專業幫助他更深入了解自然生態,讓畫筆下的景物──包括色彩、角度、陰影與線條都與現實更加吻合。

而除了學習地質專業,Kyle 也享受教學樂趣。18 歲時,他已經在美國出版首支繪畫教學影片,如今也獲邀主持藝術工作坊(註),生活多元且充實。他計畫畢業後除了繼續作畫,也將從事藝術教學。儘管已達成許多里程碑,但 Kyle 的繪畫人生,才正要以更多元的形式起飛!

採訪後記:想畫,就去畫吧!

2020 年底,因為疫情的影響,我決定放棄過去 20 多年全心經營的彩妝專業並重拾畫筆,開始研究起不同的畫家與風格,發現美國有一派以藝術大師理察・施密德為首、奉行 “ Alla Prima ”──直接畫法的當代畫家,正是我喜歡的風格。而在相關作品之中,年僅 21 歲的 Kyle 突然佔據了我的視線。除了他超乎想像的年輕,和精準超齡的畫作外,當然還因為他也來自台灣。

訪問他時,聽到他父母全力支持他對藝術的興趣,心裡真是有一百萬個羨慕,忍不住跟他分享自己小時候是怎麼被父母禁止畫畫、父母甚至曾經在我面前撕碎我的作品。他臉上的表情,就跟我聽到他才 6、7 歲就覺得「畫畫是一件未來有很多發展潛力的事」一樣驚訝,只是我們的驚訝源於截然不同的心情。

從他的身上,我不只看到一個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堅持,也感嘆父母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是一股多麼幸福且強力的力量!

畫畫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上,但總覺得是等年紀更大了才會放下工作、開始專心從事的事情,但在這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誰能知道是明天還是無常先到呢?聽完他的故事,我只想趕快放下一切,投入畫畫。我們沒有辦法改寫童年,但可以選擇珍惜當下──想做的事情,馬上實踐。就算天賦沒有那麼高,就算起跑點有點晚,但持續不斷地練習,總會有進步的一天,也許不間斷的畫個 10 年,也終能畫出我心中理想的畫面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驚艷美國藝壇的台裔青年、「地質系畫家」馬康喆(Kyle Ma):「藝術不能只靠靈光乍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超越言語屏障,察覺內在的別有洞天──跟兒子談談藝術的「用處」
30 歲留學俄國從大一念起,耗時 7 年學成卻不戀棧名利──專訪知名畫家鍾敦浩

作者簡介:

Vicky Lin 林韋綺,一個出差不敢一個人睡的膽小鬼,從沒想過要離開台灣,卻因為父親臨終前的一句:「我還想再去看看這世界。」開始展開一個人的旅程,想要用自己的眼來完成父親的遺願。 長期和 Vogue、Marie Claire、Elle、Bazaar 等時尚雜誌合作,卻拋下在台灣經營了 18 年的時尚彩妝師身份,2015 年 39 歲第一次踏上英國的土地,卻沒想到意外遇上 Mr. Too Right,2017 正式移居倫敦,開始了不思議的人生旅程。 熱愛彩妝、Vintage Fashion、畫畫,偶爾也斜槓寫寫文章。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