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評論】德國人幸福感倒數第二,他們怎麼了?

作者: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

德國媒體「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不久前指出,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德國民眾的幸福感正在下滑,並於歐盟 27 國中名列倒數第 2,僅優於保加利亞。

該結果的產生並非源自單一的原因,而是綜合不同因素、過去政策以及當今全球局勢造成;加上德國尚未從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帶來的影響中恢復,導致德國成為 2023 年唯一經濟衰退的已開發國家,德國民眾則感覺生活烏煙瘴氣,事情亂成一團。

民眾有感的價格漲幅

在眾多問題環繞下,令德國民眾最有感的莫過於物價飆漲,包含食物在內的民生必需品相比過去貴上許多,變相造成薪資縮水。儘管相較於 2022 年,德國的通膨率在 2023 年有放緩的跡象,但整體仍高於目標值,且因為去年底再度出現翻漲跡象,許多專家紛紛看淡德國 2024 年的經濟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公司 Statista 的調查結果,德國牛奶的平均售價自 2020 年中開始一路攀升,從原本每公斤 30 多歐分(約台幣 10 元),至 2022 年底已經漲至每公斤超過 60 歐分(約台幣 20 元),整整貴上一倍。雖然目前牛奶的價格有下降趨勢,但整體的價格仍高於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其它如橄欖油、蔬果等食物價格依舊高昂。

除了民生物價外,受到烏俄戰爭影響,暖氣與電費等能源價格也節節攀升,德國更是在 2022 年成為能源最貴的歐洲國家之一。儘管該價格在 2023 年已逐步下跌,目前仍未恢復到烏俄戰爭前的狀態;隨著德國政府即將終止針對能源的價格控制(Preisbremse),專家預估德國能源價格在 2024 年還會出現新一波的翻漲。

此外,德國的房價與房租也正快速攀升,令許多民眾備感壓力。統計數據顯示,首都柏林的房租飆漲幅度最大,過去 14 年來平均漲了 112%,許多大城市的房價也在過去 10 多年漲了一、兩倍,如此大的漲幅尤其令租屋族吃不消,甚至快到難以負擔的程度。如今約有五分之一的德國家庭,必須將收入的 4 成付給房東,而有約 150 萬名德國民眾,甚至必須將超過一半的薪水作為房租之用。有專家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外來人口的移入,加上德國目前可住房屋數量不足,目前問題仍沒有緩解的跡象,預估房價與房租未來還會持續上漲。

資料來源:Tagesspiegel。製圖/趙崇任
資料來源:Tagesspiegel。製圖/趙崇任

產業危機

然而,德國政府本身的處境也不理想。由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已於 2023 年 11 月認定,政府將 600 億歐元的抗疫預算挪用為綠能與數位轉型之用違反憲法,只是這筆錢早已被規劃用途,其中包含台積電赴德國設廠的補貼,如此龐大的財務缺口同時令德國與台灣民眾感到憂心。儘管德國總理與經濟部長皆出面保證不會讓承諾跳票,聯邦議會也已批准政府提出的暫停舉債上限(Schuldenbremse),並通過了新的補充預算,以解決當前國家的財政問題;但包含育兒與農民津貼在內的多項補助仍可能被裁減與撤回,大大影響德國民眾對於當前執政聯盟的滿意度。一項 2023 年 12 月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 27% 的德國民眾滿意政府的表現,比同年 3 月少了近一半。

德國政府之所以急欲轉型,原因在於許多產業面臨競爭力危機,其中包含德國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由於德國車廠對於電動車研發的投入與許多亞洲車廠相比較晚,如今德國汽車產業正面臨一場生存保衛戰。此外,儘管德國車廠急需轉型,但德國民眾卻不愛購買電動車,導致內需市場不振。

根據一項調查結果,只有兩成多的德國購車民眾會將電動車納入考量,造成德國民眾排斥電動車的主因包含:車價昂貴、充電成本高、充電樁難尋、環境污染疑慮。在有關車價的部分,德國車廠一方面不願生產平價的電動車,另一方面又不滿中國的廉價電動車大舉輸入。眼看德國車廠連在自己國家的市占率都不斷下滑,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這才表示願意在 2025 年推出價格親民的電動車,可能將入門款的車價壓在 2 萬 5 千歐元以下。

面臨產業與經濟危機的同時,德國的教育系統也出現缺陷。儘管德國中小學的教師空缺問題早已不是新聞,但北德廣播公司(NDR)在 2023 年製作了一部影片,稱目前的教師缺口危機是過去 50 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全德國的學校平均缺少 11% 的人力,令在職教師疲於奔命,需要承受龐大的教學與行政壓力,有時甚至出現某科目無人可教的情形,導致目前已有約三分之二的德國中小學,不得不聘用沒有教師資格的教師。為解決此問題,有德國議員建議允許退休教師繼續任教,或為不具教育背景,但有心成為教師的民眾提供培訓。

然而,德國的教師危機短期內恐無法獲得改善。不僅有專家認為問題才正要開始,還有研究機構預估至 2035 年,全德國將缺少 6 萬 8 千名教師。教師缺口造成的後果更是直接反映在數據上,根據最新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報告,德國中學生在數學、閱讀與自然科學方面的成績創下歷年新低。有鑑於此,儘管德國的公立學校免學費,仍有越來越多經濟能力較好的家長,選擇將小孩送到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而這是否會造成更嚴重的資源不平等問題,已在德國社會引起不少討論。

運動、娛樂產業也不盡理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德國能在其他方面取得佳績,或許能稍微鼓舞民眾,但偏偏過去幾年來,德國無論在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或國際足球賽的成績都不理想;民眾就算想要一吐怨氣,暫時將注意力轉往運動與娛樂也不得所願。以每年舉行的歐洲歌唱大賽為例,德國在 2023 年更是 26 個參賽國家中的最後一名,之前的每一年也幾乎是敬陪末座。德國社會已經出現不少聲音,認為德國應該把錢省下來,不該再繼續參賽。

在運動賽事方面,雖然德國足球國家隊曾經拿過 4 次世界盃與 3 次歐洲盃冠軍,這幾年的表現卻不盡人意。德國隊不僅在 2018 年的世界盃首輪就遭淘汰,在因新冠疫情延到 2021 年的歐洲盃 16 強戰中也失利;擔任 10 多年國家隊總教練的勒夫(Joachim Löw)於同年宣布卸任後,整批國家隊的球員也幾乎換了一輪。這批新球員在新教練弗利克(Hans-Dieter Flick)的帶領下,於 2022 年的世界盃再度首輪出局,而且還是敗給過往被認為實力相差懸殊的日本隊。不久後,弗利克也辭去了職務,改由納格爾斯曼(Julian Nagelsmann)接任國家隊總教練一職,將在 2024 年首度帶領德國隊征戰歐洲盃。

隨著新的一年到來,儘管有許多舊有問題尚未獲得解決,德國政府同時又進行不少強迫性的改革與轉型,例如醫師處方箋的去紙化,相關的政策與行政問題為醫師們增加不少負擔,眾人不滿的情緒終於在年末爆發,許多診所紛紛在 2023 年底的聖誕節至新年期間,以休診表達抗議。此外,德國政府在疫情期間為體恤餐飲業者出台的減稅政策,到了 2024 年也即將失效,加值稅將從 7% 恢復到疫情前的 19%。過去隨著營業成本的增加,德國外食價格已經貴上不少,如今預計又會再出現一波漲價潮,使德國民眾連小確幸都難尋。

綜觀上述種種,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德國民眾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走下坡。儘管有統計數據顯示,德國民眾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正在逐漸恢復,但整體仍低於過去 10 多年的水準。即便有不少德國民眾對自己國家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德國 2024 年的經濟前景並不明朗,德國央行也在 2023 年底下修對來年的經濟成長預測。

對此,德國的「德語協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於 2023 年底將「危機模式」(Krisenmodus)定為德國的年度代表字,意味著過去被認為隨著新冠疫情、國際衝突與氣候變遷等因素產生的「例外狀態」,如今已成為危機四伏的「常態」。一如協會專家所說,正因為這種「常態」會使民眾感到焦慮、不安或麻木,面對無法預測的挑戰,更加考驗政府與民眾的應變能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德國民眾幸福感名列倒數第二:從民生到產業,德國社會怎麼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看看德國的「居住正義」,是如何達成的?

為何富裕國家的人民不一定比較幸福、健康?用 4 張圖表解釋給你聽

作者簡介:

趙崇任,德國特里爾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生、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學術研究之餘從事攝影、翻譯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