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財經】加拿大將調漲薪水,民眾卻怨聲連連?

作者:彭孟嫻 Jessica/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就在台灣計畫從明年開始調漲最低薪資的同時,加拿大政府也宣布將在明(2022)年 1 月開始微調最低時薪,從目前的 14.35 美元上調至每小時 15 美元(約新台幣 450 元)。然而無獨有偶的是,加拿大許多民眾的反應也和台灣民眾很類似──憂心多過喜悅。主要原因是:近來加拿大的通貨膨脹(Inflation)實在是太過驚人!

以 11 月的最新數據來說,加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高達 4.7%!這是許多經濟學者最擔心的「停滯性通膨」──即經濟沒有顯著成長,通貨膨脹率卻快速增加。

根據 CBC 在 2021 年 11 月 17 日的報導: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 2003 年 2 月以來的 18 年新高。隨著原油漲價,造成油價提升,連帶地運輸成本、原物料與食品價格都增加,民眾在採買日常用品時,都能感覺到購買力不如疫情之前。

本拿比貿易委員會(Burnaby Board of Trade)指出,2021 年運輸成本已較往年平均飆升超過 400%,「去年我們為一個來自中國的貨櫃支付了 1,500 至 2,000 加幣,而現在是 10,500 加幣。」以這個個案來說,貨運成本就提升將近 10 倍,物品單價隨之提高,增額自然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再加上疫情期間經濟停滯、勞工失業,疫苗大量接種、政府發放救濟金之後儘管經濟緩步復甦,卻也造成勞工短缺(或說地下就業、檯面下交易的問題,詳見《疫苗護照+復甦福利金,為何仍難拯救加國餐飲業?》一文),這樣的前後差異和就業狀況不一致,也導致整個市場產生薪資跟不上通膨速度的現象。

勞動市場的種種問題,不止影響製造業、服務業,更影響農業與畜牧業,這一切的一切,也都造就了加拿大民眾面對物價上漲的巨大壓力──就算小幅調漲基本工資,對整個狀況的實在很難起上作用。

因此,許多市井小民最關注的不是政府提出長遠、難懂的經濟復甦計畫,而是實際生活遇到困難,該如何生存。過往只要勤勞就能夠擁有好薪資、好生活的勞動市場,如今已不復見。

加國明年預計升息 5 次,但可能緩不濟急

根據加拿大《金融郵報》(Financial Post)在今年 11 月 8 日的報導,隨著加拿大央行應對通膨,投資者押注的經濟周期縮短,貨幣市場預計最快於明(2022)年 3 月升息,並可能在一年內逐步升息 5 次。

就貨幣銀行學的理論來說,政府升息通常有助於控制通膨,因為在央行將利息提高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向央行借貸的成本提高,也會讓企業、商家或個人向銀行借貸的利息增加──換言之,這樣就能夠讓「貨幣供應減少」。

然而在疫情期間,加拿大央行為了「救經濟」,長期採用接近 0 的極低利率政策(0.25%,換言之貨幣增幅巨大),造成銀行利息實在太低,這點在各國幾乎都一樣:短期看似有利「整體」經濟,實則是讓資產家和富人們以更低的成本取得資金投入股市、房市,直接或間接增加通膨;反觀一般民眾如果把錢放在定存或 GIC,存款根本不會增值,甚至本金還因通膨而貶值。這樣不僅造成貧富愈加懸殊,也成為許多退休人士的惶恐。

換言之,如今透過調高基本薪資、升息等這側,試圖解決通貨膨脹的方法並沒有錯,對於一般人民而言卻顯得緩不濟急。多數加國的一般民眾並不懂複雜高深的貨幣供應政策,只想盡快在通膨時期度過難關。

如今,經濟壓力造成加拿大民眾怨聲連連,眼下緊接而來聖誕節,政府和商家期望能透過買氣增加刺激經濟。然而畢竟人民的荷包有限,加上日常生活中節節上升的物價和實質縮減的存款,多數市場專家對年底的消費提升並不樂觀。

通貨膨脹的解決方式與政府的貨幣政策息息相關,但升息與否,或其時機和幅度、頻率該如何規劃才能解決現狀問題等高深學問,似乎只能靠經濟學家與政治家來決定。那麼我們身為市井小民,在這通膨時期,如何先「自救」,讓自己的錢包至少能穩住生活?以下我分成「有存款」的小資族以及「沒存款」的小資族。各提出三項簡單投資操作的個人建議:

高通膨時期,「有存款的小資族」該如何規劃金錢?

1. 改變投資操作方向:

避免定存以及 GIC 等低利率存款,盡可能選擇優質穩定且回報高於定存利率的基金或股市。如果選擇大型且穩定成長的公司,無需過於擔心什麼時候是基金或股票的短期最低點──以我個人「小資族」投資基金與股票 20 年來的經驗,重點在慎選優質公司或基金,以及投資紀律和絕不舉債投資,如此長期下來,通常投資報酬率都會超過低利時代的銀行利率。

另外還有一個訣竅,就是絕對不要因為看到某隻「飆股」很有話題性,就在不懂的情況下跟風投資;選定優質標的後,也不要在股票下跌的時候急著賣掉。因為我們小資族不是股市大戶,我們的投資方向必須以穩固為主──換言之,投資雖必然有風險,但儘量以價值投資法則,尋找較為穩固的公司長期投資,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經驗與觀點,僅與讀者分享,並不代表任何投資標的或個股選擇上的建議,也請讀者謹慎判斷和研究,對自己的投資負責。

2. 房地產的投資:

低利時代,不少人自然會關注房地產市場。以有存款的小資族來說,用積蓄投資一或兩套地產,也因此成為一個主流選項。在這裏我們絕不鼓勵「炒房」,這樣的理財操作主要是為了讓金錢在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通膨時代,可以有更好的投資回收機會,因此還是同上述原則,千萬量力而為,且不要過度舉債押寶。

以目前加拿大貸款利率偏低的狀況,中產階級趁機購買一或兩套投資房抗通膨,並不失為一種抗通膨的方式。但也請切記投資地產風險其實蠻高的,並不是所謂的穩賺不賠。

另外也要注意,這樣的地產投資成本,不僅止於投資房的價格本身而已。購買之後所需要的預留款項,除了投資房的貸款金額、地價稅、大樓管理費、電費等等,都要全數自行掏腰包,此外也要留意,如果投資房無法如願出租,也必須自行承擔當中的風險。事實上筆者今年夏天所投資的出租房,第一個月時就沒有任何租客上門,還好第二個月就成功出租。

對於投資標的選擇上,我個人只購買在市區的蛋黃區,其次是投資在學生族群較多的地區,鎖定的是相對較好出租的剛性需求。重點在於不要跟市場「對賭」──再次重申原則不是趁低利率「炒房」重壓房地產、短期買賣,而是分散投資項目抗通膨,長期持有。以我個人的想法,是目前的投資房,未來若賣掉,可以讓我的 3 個孩子們持續深造學業的費用有著落,換言之只是將錢放在銀行或房市的差別,期望在低利時代中有更好的收益。並非要靠炒房致富。(以上同樣只是個人經驗分享,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3. 減少國外旅遊,改為國內旅遊

目前加拿大因為疫情剛剛趨緩,多數人民對於國外旅遊仍有顧忌,加上通貨膨脹,民眾就算有存款,很多人也不敢貿然花費在高檔的國外旅遊。因此加拿大政府目前有一個新的方案,就是鼓勵加拿大人民「境內旅遊」(staycation),也就是「國內旅遊」。

根據加拿大新聞台 CP24 在 2021 年 11 月 4 日的報導:安大略省政府(多倫多市所在地的省份)宣布一項國內旅遊住宿稅收抵免計畫。也就是在明(2022)年期間報稅時期的個人納稅申報以及福利申請的時候,可以退還部分國內旅遊花費抵免。換言之,任何計劃在 2022 納稅年度於該省內度假的安大略居民,都可以根據新的「安大略省居住稅收抵免」計劃獲得資格。

其實疫情期間,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應該多有類似的計畫,鼓勵民眾以國內旅遊消費代替出國,一方面較有利國內經濟內需、也相對可以避免跨境感染的風險。建議在讀者朋友可參考自身國家內的相關補助計畫,舒緩心情的同時也能節省開銷。

高通膨時期,「無存款的小資族」的理財三方向:

其一,增加多元收入對抗通膨: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如果小資族過往就已經是「月光族」,那麼在物價上漲的時期恐怕別無選擇,更必須積極「開源」:無論是在下班時間的額外打工,或者利用網路平台的批貨販賣,只要能夠增加收入,就要積極創造機會。本業加上零工經濟,是目前許多人增加收入、讓自己在通膨期間能夠維持過去生活標準的方式。這部分其實眾所皆知,重點是仍要慎選工作方式,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窘境、或甚至遭到無良企業的欺騙。

其二,無存款的小資族仍要投資:在我多年前過往唸書期間,經濟學教授就常常講,就算是收入很少,也要有存款與投資的概念──因為理財是一種「習慣養成」,長期下來必會與沒有相關概念的人有所不同。在通膨期間,定存不是選項,以我的看法應該集中儲蓄,至少定期定額、小額固定投資黃金、基金或股票,但一定要在可信賴的機構購買,並且購買當中長期績效穩健的公司或標的,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向沒有公信力的機構購買風險高的產品。

其三,老生常談的節約,尤其是交通工具:對於沒有存款的小資族來說,在通膨期間千萬不要把薪資用在購買奢侈品,更盡量不要購買車輛,而是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因為不論車商在經濟不景氣中給出多優惠的條件,購買自用車輛,絕不只車貸的花費,還加上保險、汽油費(最近油價大漲)、汽車維修費(如果是加拿大東部,還要加上冬季下雪用的雪胎花費等),這些零零總總的花費,都是通膨期間的額外負擔。

小結: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經濟學家(TD economist)Ksenia Bushmeneva 最近針對加國的通膨表示:「消費者沒有必要減少(支出),因為他們在疫情期間多有大量超額儲蓄。」

這是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看「整個市場」,這樣的說法是因為疫情期間,並非所有的行業都受到影響,在某些產業工作的上班族仍然固定領薪水,也有很多行業因為疫情反而讓生意更好──例如眾所週知的網路產業,還有「室內空間隔板行業」等等。同時因為在疫情期間,收入穩定的族群減少國外旅遊、也減少餐廳消費、並且減少奢侈品的購買,所以出現了投資專家口中的「他們在大流行期間仍有大量超額儲蓄」。

然而,這樣的情況卻絕對無法適用到每一個人民──對於目前加拿大高達 4.7% 的通膨時期,無論是哪一類的小資族,也無論存款的高低,都要在困難的階段盡量養成開源節流的理財習慣。其實,加拿大薪資在明年 2022 年 1 月增加為加幣 15 元,並不是解決通貨膨脹的方式。我認為這只是政府釋出的「善意」。但民眾還是得自立自強,以個人儲蓄投資習慣養成為更為重要。

如果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的族群,也千萬不要擔心,因為一切的難處都會在忍耐下慢慢地想出變通的方法。這時候量入為出,甚至暫時做到省吃儉用,也能夠讓生活繼續。在越艱難的經濟環境下,只要能夠持續有毅力的尋找賺錢的機會,一切的危機都會變成轉機。

同時間,值得讀者注意到的是通膨的失控,容易導致社會貧窮線下人數的增加,例如日前(11 月 21 日)美國接連爆發的名牌店搶案等等。當通貨膨脹的情況加劇,會讓原本就日子辛苦的族群生活更加艱難,也會增加社會中的不穩定因子。

最後,整體而言,以較樂觀的方式來看,當各國政府紛紛開始或考慮升息,除了解決通膨的燃眉之急之外,通常也代表著經濟出現復甦跡象──衷心祝福大家,讓我們一同努力開源節流,熬過黎明前的最黑暗時期。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為什麼加拿大政府即將調漲時薪,仍然換來民眾怨聲連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警世預言:當股市頻創新高,「新大蕭條」時代卻已悄悄到來?
大撒幣時代:為何疫情重創全球,股市卻狂漲?因為我們是史上最「有錢」的一代

作者簡介:

彭孟嫻 Jessica Peng,目前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家事法&商業法),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曾任加拿大家事法庭諮詢部、加拿大市議員助理、加拿大皇家銀行、德商醫療研發加拿大總公司進出口部門。 畢業於約克大學法律調停(York University: Mediation)、森尼卡法律顧問(Seneca College: Paralegal)、皇后大學經濟系(Queen’s University: Economics Degree)。 專注於家事法離婚議題調停、小額法庭調停、租約法調停。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