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國小課程不宜強行實施母語教學

資料照片:中央社
資料照片:中央社

讀者投書:賴蒔緣(業餘寫作)

「母語」之所以為名,意味著那是一個人從原生家庭接觸到的第一種語言!不需刻意安排、也不需要課程設計、教學與評量,就能夠琅琅上口的溝通利器。語言重在交談,而非文字書寫,為了生存,官方應積極推展國際化語言;為了生活,讓母語成為如母親般親切的家庭語言即可!

任何朝代的興國安邦策略,無不積極統一幣制、文字、語言、法規等;台灣自國民政府推行北京話以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無語言的隔閡與障礙,但各族之間的語言、風俗、民情仍被尊重而不被消滅。生活上處處可聽見以各族之原住民語言交談,更多的是閩南語、客家語及越來越多的新住民語言。大家的子弟進入體制內學校以共同語言學習,也能有機會選修到各國語言,以符應將來求職所需;在家、在職場則都能使用自己的習慣性用語,語言的重點就是能與人溝通。

50年代的國小課程與教學,一切以國語為主,甚至以懲罰性手段,強迫學生使用國語交談;其目的是統一語言,讓社會安定、減少隔閡與誤解。國語的確拉近政府與民間的距離,國語也消弭不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問題,以及溝通障礙,但是母語並沒有因此被排擠或消滅。

早年沒有刻意為鄉土語言設計課程,甚至會被限制使用時間與地點,會被懲罰違規使用,但那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依然精通自己的母語;反觀今日各級學程為求國際接軌,著重英語教學,直接排擠國語課程時數,執政黨又積極加進鄉土語言,但多年來所見,學生文學素質因此下降、自己的家鄉話說得不流利,能以外語謀職或交談者卻也寥寥無幾。原因無他:語言使用習慣不同、周遭能交談之環境不足也!九年一貫課程所擬定之「人人具有帶著走的能力」顯然未見所果!

有目的性的語言學習,是一種求生存的壓力、一種負擔、一種迫不得已;與母親共通的語言,則應該是一種生活、一種經驗累積、一種自然發生、一種舒適溝通、最重要是一種自發的使用意願!

個人以為,任何語言的學習均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要有使用的時機與動力、交談環境與對象。與其花心力推展「眾多母語」,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不如順其自然,讓有興趣的社會人士、家長、老師、學生,在課程之外,去參與更耕耘就好。正規學制的課程教授,還是要以放眼國際為要。

更多論壇文章
停建深澳電廠 國民黨被反將一軍
如果韓國瑜落選 國民黨罪魁禍首是誰?
丞相比較喜歡豬隊友嗎?
年收千萬變月花三萬 苦苓用挫折換平凡
別在最該學習的時光裡賺錢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