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包淳亮】短期經濟震盪的影響 取決於中長期的趨勢伏流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期的一些新聞,令我對某些長期趨勢、發展規劃,在不經意間造成的深遠影響,有新的感觸。這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變化趨勢,會在出現短期經濟震盪的時候突然間爆發,形成一股泥石流般的巨大力量。

這兩個月不少大陸知識份子提到了人口問題,是一個例子。2018年大陸出生人口僅一千五百餘萬,比之前兩年少了兩百萬;如果年出生人口繼續走低,二十年內每年出生人口可能不到一千萬,然後到本世紀下半,每年出生人口可能會降至五百萬以下。

各國出生人口數量的多寡是相對性的;一千五百萬是日本的不到一百萬的15倍以上,美國四百萬的四倍以上,但是比起從南亞到非洲的成長趨勢,卻是大大不如。現在歐洲有伊斯蘭化的爭論,美國有拉美化的疑慮,這些都不是無的放矢,人口是長期趨勢,其尺度是五十年、一百年。從人口來看,西方國家與東亞各國都處於「衰落」的過程中,美國、中國都是;反倒是目前最被看「扁」的一些國家正在「崛起」。

雖然人們有理由擔心一些國家的民眾,例如奈及利亞現在的兩億人、未來的四億人,是否能過上像樣的生活,甚至是否會發生大規模的人道災難。但是人是活的,也是一切「意義」的「載體」,這一點不會改變。或許未來會出現一個西非洲的超級大國,推動全世界黑人實現文藝復興?希望如此。

有些變化,會在二十年、三十年後就看到很大的不同。最近歐盟的「歐洲軍隊」有一些新進展,歐盟藉由政府力量進行「市場干預」的努力也再加上,這些動向都值得人們長期關注。

一個更直接塑造經濟景觀的政策,或許是最近「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出台。廣東、香港、澳門的珠江口灣區,其高達七千萬的人口,遠超其他的著名港灣大都會,包括紐約、東京、舊金山等,不過經濟規模雖已是台灣三倍,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目前還仍略低於台灣。

大陸的經濟規模是世界上已是數一數二,但還不滿足,現在希望「人均」也能趕上已開發國家,這個「大灣區」規劃可以說是服務於這個目標。其他幾個主要都會區,例如長三角、京津冀、成渝、武漢周邊等等,也都會依樣畫葫蘆。這些超級都會區如果人均都能趕上已開發國家,中國當然就會是一個已開發國家。

像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經濟區一旦成熟,就是在世界經濟上多出一個德國,或者更好的比喻,是「兩個東京」。這種經濟力,是那種會推動世界政治經濟版圖的調整的巨大力量,會讓周邊國家、地區都受到更強烈的牽引。

這些長期、中期的變化,會放大經濟的週期性震盪的影響,或成為一些短期或近期政策的背景。一個例子是北美自由貿易區。最近川普才要從軍費中摳出幾乎是一艘航母的預算,用以興建美墨邊境的界牆,這個舉動的長遠趨勢背景,是百多年前白人人數大幅增長,而近數十年拉美裔增長較快;中期背景,就是二十餘年前的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個貿易協定將墨西哥一些邊境地帶的沙漠或稀樹草原,發展成了龐大的都會區,也引導了墨西哥人的北上,於是美墨關係,而非美中關係,成了當代美國的核心問題。

在承平時期,基於「經濟週期」的每幾年一次的震盪,會在上述長、中期趨勢的背景下,成為政治經濟版圖重整的契機。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宣告了東南亞經濟熱潮的結束、與八九年之後中國合法性危機的緩解。2008年金融風暴,使冷戰後膨風起來的美國軟實力被打回原形,西方開始發現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這裡提到的兩個大約十年一次的經濟週期性調整,還稱不上真正巨大的震盪,因為雖涉及中期的發展趨勢,但還未衝擊到美國的世界首要地位。就像美國獨立戰爭,也並未改變當時英國在國際體系上的優勢地位。真正改變英美關係的,是美國人口在十九世紀的持續快速增長;但真正讓英國、法國知道自己已不能在國際舞台與美國唱反調的,則已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

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必須處理好長期、中期與短期的各種挑戰。對台灣來說,人口是長遠的大挑戰,重要性甚至高於統獨。至於分歧很大的各個兩岸政策,則會塑造中期趨勢。我在2005年寫過對聯:「遲不三通,讓吳粵坐收漁利;宣布台獨,是閩客同胞相殘」;通或者不通,就是一個與「大灣區」或「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般的重大政策,會影響發展的動向。長期以來,台商投資到福建的金額,遠低於投資於長三角與珠三角的金額,其一部分原因就可歸咎於兩岸並未三通。

台灣對岸的福建與廣東東部地區,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的祖籍地,而包括台灣與這些台灣人的祖籍地的發展遲緩,也與兩岸對立息息相關。再過幾年,當長三角、珠三角的發展程度讓更多台灣人覺得「看不倒車尾燈」的時候,那種挫折感恐怕還會更大。三十年來閩南人、客家人聚居區的逐漸的邊緣化,雖然根源是台灣的地理位置造成國府撤退來台,形成的兩岸對立結構性困境,但也不能無視於歷史轉折之際,台灣政治人物的選擇。

回頭說,在種種的長期、中期趨勢之下,是短期的震盪。美國不知何時會發生週期性的股市、債市調整,其規模也很難預期,但這種調整可能會對美國內政、乃至於世界局勢有一些衝擊。巨大的全球經濟震盪,則有機會成為手握現金的中國的巨大機遇。

另一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涉及很多高風險國家;重大風險倘若發生,更可能看到的是過往含蓄內斂的中國的對外用兵,規模可望遠大於前些年在利比亞、葉門展開的撤僑行動。用兵規模的擴大,是與其軍事能力的增長成正比的,只是平常我們不會去關注,要等到新聞事件發生時,才會恍然大悟。

水退了,才會知道誰沒穿褲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