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想玩「美式初選」? 勸國民黨別搞了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媒體報導,國民黨內開始研議總統提名是否採用美式的「開放式初選」,並以一般民眾算一票、黨員投票算兩票的方向規劃。

並不意外的,這個倡議的源頭是趙少康。趙少康在1998年擔任新黨「競選總經理」時就曾經玩過「開放式初選」,但結果並不成功。新黨當時是我跑的路線,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觀察。

首先,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趙少康提議的理由,跟國民黨認真考慮的理由,絕對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的。

趙少康經常會提到「campaign」,這個英文字是我們講的競選,但同時也有「運動」的意思。Campaign 比中文更傳神的地方在於,選舉、競選容易被認為是只有投票的那個當下,或是選舉的結果;而campaign就是把選舉當作一個「運動」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選舉的本身其實就是一場社會運動。所以必須要不斷透過各種機會造勢、宣揚理念,增加選民對自己的認識、認同。

美國兩黨逐州初選、投票的過程,一方面淘汰較弱的候選人,一方面也拉抬剩下可能出線者的聲勢。如果一開始就採用全民調,川普肯定不會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根據媒體報導,趙少康的建議也是逐縣市進行辯論、投票,讓候選人接地氣,炒熱國民黨整體選舉氣勢。

但國民黨中央和國民黨的太陽們,顯然不是這樣想的。趙少康的建議是為了造勢;而國民黨太陽們卻仍舊停留在傳統的思維,只關心選舉的輸贏。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用全民調或「7成民調、3成黨員」,大概都可以直接宣布朱立倫出線;但如果用「開放式初選」,落後的、相公的至少還有一些盼頭。

回頭談1998年新黨開放式初選的那次實驗,當時立委仍是複數選區,面對凍省之後宋楚瑜的聲勢高漲、社會對新黨的熱情消退,新黨領導人在苦無對策的情況下,只好回頭向當時創黨元老趙少康求助。但趙少康當時已經是電台的老闆,擔心被質疑政黨介入媒體,所以堅持不擔任任何黨職,最後只好創了一個「競選總經理」的頭銜,實際上由趙少康負責那次選舉的操盤。

當時新黨的氣勢快速下滑,而且在複數選區的情況下,一些極端主張的公職,反而掌握了最大的版面。趙少康一方面要拉抬新黨的氣勢、一方面要節制黨內極端的意見,當時提出的處方就是「開放式初選」,讓所有有意願的民眾,都可以參與新黨的初選投票,藉此增加與民眾更多的連結。

因為凍省的緣故,要減少省議員們的反彈,1998年的立委席次從164席大幅增加到225席,但選舉的結果新黨席次卻從21席滑落到11席。雖然不能歸咎於趙少康操盤不力,但從結果來看,「開放式初選」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於外界質疑開放式初選可能會有敵對陣營「灌票」、讓最強挑戰者提前出局的問題,趙少康的回答是,日前民進黨主席補選投票率僅16,民進黨員連自己的主席出都沒出來頭,不太可能跑來投國民黨的總統初選。

1998年新黨初選的經驗,其實也沒有明顯外力介入的現象,主要還是候選人自己在玩。真正的問題反而是,因為社會對這套制度沒概念、不熟悉,多數民眾根本搞不清楚新黨在「搞什麼碗糕」,所以擴大參與的效果並不好,最後還是以候選人的人際動員為大宗,誰的動員能力強,誰最後就有更大的機會能出線。

雖然「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但今天的國民黨很可能會面臨當年新黨相同的窘境,人民對國民黨沒有熱情,對「四個太陽」也沒有熱情,國民黨要怎麼炒熱初選的選情,讓民眾覺得國民黨的初選跟自己有關,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選情太冷,最後就會變成是各候選人動員能力的競賽。包括賄選、有對價關係的不當動員、冒名頂替的投票等等負面消息、耳語就會不斷的傳出,反而可能對政黨形象有不良影響。(這正是當年新黨開放式初選中的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連以形象清新、選民素質高聞名的新黨尚不可免。)

美國的開放式初選是公辦,無論在選務公正性或是違規的法律責任,都比台灣清楚得多。加上美國原本就是柔性政黨,選民對於各政黨事務的參與、關心也比較多,比較容易炒熱初選的選情。

台灣的幅員狹小,民眾接觸到的訊息及時且一致,硬是切成6個、8個、10乃至22個區,分別進行初選,是否就能吸引民眾的注意、增加民眾的參與、拉抬政黨候選人的聲勢,我是持保留的態度。

美式初選真正的好處在於,因為初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試定生死」,所以一開始時並不需要大成本的投入,可以隨著參與之後的狀況,隨時決定是否繼續,無形之中可以讓新人得到很多成長、出頭的機會。例如,一些年輕的政治明星蔣萬安、江啟臣、「神力女超人」許淑華等,都可以藉著參與初選「試試水溫」,然後看看輿論的反應、自己的得票、募款的狀況,決定自己是否要繼續?何時要退出?下次有哪些必須要改進的?

如果國民黨真的決定要採開放式初選,有幾點是應該要一併考慮的。如果總統採開放式初選,那立委、縣市長要不要跟著改?如果總統改開放式初選,那保證金的門檻是不是就該改成階梯式,每個候選人在進入下一個階段時,才繳下一個階段的入場券,才能夠進一步擴大參與。另外,開放式初選的選務經費也會比全民調高得多,國民黨現在的財務狀況,要如何支應?

如前所述,開放式初選的目的是造勢、是campaign,而不單單只是產生候選人而已。如果沒辦法達到拉抬聲勢的效果,就沒有太大的必要因人設事,改變用另一套大家都不太熟悉、又可能有新疑慮的遊戲規則。

媒體報導,國民黨的規劃是一般民眾投票算一票、黨員投票算兩票,在「票票不等值」(甚至是歧視非國民黨員)的前提下,有什麼誘因讓一般民眾參與國民黨的初選?怎麼可能擴大參與、拉抬聲勢?根本就是鬼打架。

開放式初選之議,是建立在國民黨2020選情不如想像中好、可能會被柯文哲打敗的前提下所做。如果國民黨的「四個太陽」不做此想,認為提名就等於當選,拚完初選就可以等著登基,那就繼續做自己的春秋大夢,別搞什麼開放式初選了。

更多論壇文章
英文系畢業,在倫敦卻連看菜單也是挑戰
草船借箭:蔡英文炒作統獨換選票?
蔣萬安比蔡韓柯可愛多了
換柱不該成為2020初選工具
面對習近平 台灣朝野不應加碼演出配合

今日熱門影音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