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聲量變選票比變鈔票容易多了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網路聲量能不能變成選票?這是今年很多人在問的問題,甚至包括很多做網路新聞、靠網路聲量吃飯的人,都還是會有相同的懷疑。

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靠網路吃飯的人,不相信網路的力量;靠新聞吃飯的人,不相信新聞能改變世界,那你又何必要做這工作,每天是騙讀者還是騙自己?

我們可以試著換一下命題:網路聲量能不能變鈔票?你可能會猶豫、覺得變數有點多。那如果問:第一名的聲量,能不能變鈔票?你的答案應該就肯定多了。買東西,要真的從你口袋裡掏出錢,但投票卻不用,聲量變選票的難度,理論上比聲量變鈔票容易多了。

過去媒體(甚至情治機關)觀察選情,不外是民調、系統、造勢、街頭巷議的總和。最科學的就是民調,反應的是平均的情況。系統看的是人際網路,宗親會、同鄉會、獅子會、派系,甚至買票系統的能量,觀察的是一些「超自然」力量,能有多少加分。造勢是檢驗候選人的動員能量、選民的熱度,「西瓜偎大邊」,勢頭越好的,越容易贏得一些搖擺的「西瓜票」。街頭巷議,則是驗證上述幾點的指標,系統有沒有打折扣,有沒有其他沒注意到的盲點。

隨著時代的演變,人際關係的疏離,系統、派系的效果大不如前,造勢的成本大增,街頭巷議也越來越少;網路就成為新的指標,也成為觀察選情的必修課。「聲」量、趨「勢」,就是這個時代的「聲勢」。

綠營最近一直認為,韓國瑜的高聲量是「阿共的陰謀」,是大陸的網軍造成的。但從google trends的搜尋趨勢來看,韓國瑜過去7日的搜尋已經是柯文哲的7倍多,也要賴給老共實在牽強。

網路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因為無法鎖定IP、無法辨識身份,聲量的來源,未必都有投票權。

我一直都不喜歡柯文哲,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努力說服自己:柯文哲的聲量很多都來自台北市以外(研究也的確證明,柯文哲在台北市的喜好度低於全國平均);柯文哲的粉絲都是年輕人,一大半根本沒有投票權,剩下有投票權的,投票意願也比老人家低…。直到民進黨跟柯文哲分道揚鑣,我身邊綠的朋友都變得比我更痛恨柯文哲,讓我自己都覺得很尷尬,只好把這個問題留給他們去傷腦筋,自己坐到路邊乘涼看戲了。

但即便在我最不喜歡柯文哲的時刻,身邊一些年輕朋友的反應,都會讓你清楚知道,柯文哲是真的有票房。在聲量不大的情況下,網路的影響力或許有限。但在聲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即便再怎麼七折八扣,換算到現實世界的力道,還是嚇死人。過去的柯文哲如此,今天的韓國瑜亦復如此。

即便看過了上週六韓國瑜在鳳山的場子,還是有人不相信網路的力量,繼續「嘴」人數沒有陳其邁多、都是其他縣市來的,根本沒有投票權…之類的。我沒有仔細去算,韓國瑜跟陳其邁場子哪個人多?但對韓國瑜的支持者而言,心理上的多寡,遠比實際的數字重要;空拍照是冰冷的,參與者覺得贏了人場、爽度破表,才有感染力。

至於人場都是外地人撐起來的說法,如果是真的,民進黨才真的要傷腦筋了。鳳山那場活動,我是透過某媒體的直播看的,最多的時候線上有8萬多人;如果加計其他的直播管道,線上10幾、20萬人應該是跑不掉。我相信,這10幾萬人,有不少跟我一樣,根本沒有高雄的投票權。但民進黨應該要問的是,這對這些人的投票行為有什麼影響?

網路時代的「外溢效應」,不同於傳統地理關係的外溢。不是說高雄縣的選情熱,所以鄰近屏東、台南,就會被帶起來。因為傳播的管道是網路,而非傳統的那種人際接觸、親身體會,所以地理的鄰近不是外溢的關鍵。外溢的效果,是要問那些沒有資格投票給韓國瑜的粉絲,韓國瑜的熱度會對他們的投票行為產生什麼影響?

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把票投給支持韓國瑜、或是跟韓國瑜站在同一陣線的候選人。韓國瑜的聲量越高,外溢效果自然就越大,對民進黨全國的選情也就會越不利。民進黨或許不擔心韓國瑜外溢到台南、屏東,但如果台中、嘉市、台東等選情接近的縣市,只要發生些許變化,就可能翻盤。這正是2014年,發生在國民黨身上的慘痛故事。

更多論壇文章
厲害了!中選會
韓國瑜的100億大笑話
聲量變選票比變鈔票容易多了
如何從不會說日文,到「日商海外子公司董事」?
長輩們,放下「嚴父」的心態吧!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