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李正修】台灣應善用區域權力平衡鞏固南太邦交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21日展開「海洋民主」之旅,率團到邦交國帛琉與諾魯進行國是訪問,隨後順道參加由另一邦交國馬紹爾群島主辦的首屆「太平洋婦女領袖聯盟會議」,並應邀擔任「榮譽嘉賓」致詞,28日返台。

根據最新報導,蔡總統在過境夏威夷的時間,將以視訊會議方式,與位在華府的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進行一場「台美:印太區域恆久夥伴關係」的「特別政策對話」。這場會議由該基金會總裁詹姆斯(Kay Coles James)親自主持,創辦人佛納(Edwin Feulner)、聯邦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Cory Gardner)、眾議員游賀(Ted Yoho)亦將與會。這是繼馬英九前總統任內與另一知名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視訊會議後,另一場我國國家元首與美國學者的對話。

不過,在出訪前夕關於我國與南太邦交國關係的兩則新聞,引起邦交不穩的諸多聯想。第一則新聞是蔡總統原先欲同時拜訪吉里巴斯,但因與其總統預計前往斐濟主持大學畢業典禮的時間撞期,所以將擇期去訪。第二則消息是德國之聲中文網及澳洲媒體皆報導,該地區的邦交國索羅門群島可能在下月大選後,選擇與我國斷交,轉向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

外交部很快就出面澄清,表示是因為蔡總統行程更動後才無法與吉里巴斯元首會晤,而索國政府只是想檢討我方的援助項目,不影響雙邊邦誼。雖說目前沒有足夠實據能證明中國大陸已經成功說服這兩國轉向,而且美國日前主動公布白宮國安會資深亞洲主任博明與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在索國會晤的照片,不過我方仍不得輕忽有關這兩國高官動向的任何蛛絲馬跡,畢竟去年多明尼加突然與我國斷交的教訓記憶猶新,需防舊事重演。

南太平洋是國際強權競逐新戰場

中華民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共有6個邦交國,佔我國僅存17個正式邦交關係的三分之一強,對我國保有國際地位的影響甚鉅,因此維持與這些國家穩固邦誼之重要性可想而知,也是歷任政府不敢掉以輕心的外交工作重點之一。

不過,下列兩則新聞就不容等閒視之。紐約時報去年7月曾報導,中國大陸在南太區域的影響力,已隨著投資、移民及提供基礎建設而遽增,尤其陸方對這些國家的經援通常不涉及內政,與美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國的高姿態截然不同,是快速滲透該區的主因。其次,今年2月英國每日電訊報也報導,年度的「太平洋島國論壇」曾進行強化與中國大陸各項合作可能性的討論,且陸方亦試圖說服該論壇接受「中共是台灣合法政權」的說法,顯示南太地區已經成為中共尋求擴張其影響力的新戰場,勢必對美澳紐在這裡的長期勢力範圍造成衝擊。誠如美國亞太副助卿馬修斯(Matthew J. Matthews)所言:「我們不能將我們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經久友誼視為理所當然」。

由於南太地區的14個島國皆屬低度開發國家,極度倚賴外國援助,也讓中共找到在該區域擴張影響力的突破口。根據澳洲羅伊研究所2018年公布的數據,澳洲目前是對該地區的最大外援國,達66億美元,但北京的捐助與優惠貸款為13億美元,若再加上其承諾的59億美元,將佔所有國家對該地區捐助總額的近1/3,不容小覷其後續影響。就像葛來儀(Bonnie Glaser)多年觀察的結論:「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隨著時間推移,可能轉化成政治和戰略影響力」。

美澳紐、甚至是日本等國都已注意到中國大陸在此區域的擴張意圖,尤其配合其「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外援更加吸引這些國家目光,川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戰略」等於是為了防堵中國大陸在該地區積極作為而有的反制戰線。

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挑戰極為險峻,在外交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美陸的南太競逐既是威脅、也是機會,外交部應思考運用「權力平衡」原則,參與美澳紐等國欲排除中共勢力的協同合作,展現我國在民主政治及經濟發展的雙重優勢,

總統出訪應為國家帶來實質成績

蔡總統出訪前,恰好是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的登記時間。為了展現外交成績,更達到「外交轉內銷」的拉抬效果,蔡英文強調「只有她做得到」下列3點:國際合作、國際參與及讓台灣的努力被看見。

當然,為中華民國造訪邦交國、開拓我國對外關係及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是國家元首的基本職責,國人也予以肯定與支持,更希望蔡總統一行能滿載而歸。

不過,空口說大話無法有效鞏固邦誼或拓展國際空間。除了積極深化與美日等國的實質往來外,蔡總統何不利用上述將與華府智庫視訊對話的機會,呼籲美方重視南太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同時表達台灣願意參與協助南太國家鞏固民主及開發經濟的意願,再配合蔡政府積極推動的「新南向」計畫,方為鞏固我國在該區域邦交關係之上策,畢竟以台灣單一微薄之力,實難抵抗中國大陸排山倒海而來的政經實力。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不到3年光景就丟掉5個邦交國,6個在非邦交國的駐外機構被迫放棄原使用的中華民國國號,而且46個外籍航空公司改標註我國為「中國台灣」。這些雖都是因中共單方施壓所引起,但蔡政府無法導正失衡的兩岸關係,也是台灣在國際社會節節敗退的根源。

無論藍綠哪個政黨執政,不利於我國的國際政治現實仍難改變,台灣必須務實面對中共欲挖角我邦交國、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的野心,因此除了加強台灣與重要大國的互動與合作外,更應依循各區域的特殊性,尋求對我國有利的情勢發展。但切記,台灣不可淪為夾在美陸兩強競爭的棋子,因這將是最不利於台灣的結果。

更多論壇文章
致韓國瑜市長公開信——迎合中共統戰 台灣終招損失
72年來最暖冬天後的完美風暴:台灣養殖漁業面臨價崩危機
港澳中聯辦接見韓國瑜 是對台灣民意的試探
巧合 無奈 生氣:柯文哲墮落協奏曲
當父母最難的事:看著孩子堅持上當,還要陪他一起走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