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建成】中央地方不同調 平價托育探戈怎麼跳?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iStockphoto
iStockphoto

為了解決少子化現象所帶來的衝擊,近幾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陸續端出以催生為導向的托育政策,而項目之多實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各種一次性的生育補助,或是持續性的育兒津貼、托育費用補助等經濟支持方案。

例如中央政府的「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5歲幼兒免學費就學補助」,以及各縣市政府自行「向下延伸」的免學費措施,還有新北市政府針對弱勢幼兒所提供的教育津貼補助等。

其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是台中市政府的「托育一條龍」政策,直接比照中央的5歲就學補助,提供2歲以上未滿5歲的兒童包括公幼免學費、就讀私幼每年最高3萬元,以及經濟弱勢幼兒加額補助等,有如將免學費政策延伸至2歲,大大降低育兒父母的經濟負擔。

而這也是為何桃園市、新竹市、台北市相繼宣布加碼免學費向下延伸的可能原因之一,特別是台北市原已提供每年3萬元的育兒津貼,一旦新制上路,則34歲幼兒每年補助總額可望上看57千元。

然而,目前各縣市公共化幼兒園的覆蓋率依舊偏低,儘管若干縣市已將免學費政策向下延伸,但一年3萬元的私幼費用補助,對於收入較低的家庭恐仍猶如杯水車薪。因此,為了幫助父母減壓,台南市政府除了每年3萬元的私幼就學補助外,日前更喊出「讀私幼比照公幼收費」,未來幸運申請到的家長,每年補助費用的上限高達75千元。

如果是項補助未來能夠普及且財源不中斷的話,也將真正落實「平價托育」的理念。惟考量明年地方選舉將至,究竟「私幼比照公幼費用」能否順利推行、減輕大多數家長的經濟負擔,或只是配合選舉行銷,則仍有待觀察

「普及、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是蔡英文總統解決少子化問題最主要的政策,從「前瞻基礎建設」中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來看,政府計畫由106年至109年合計「舉債」62億元,以協助地方政府增設1,000多班公共化幼兒園,並增加3萬多名幼兒就讀公共化幼兒園的機會。

顯然中央偏好提高「公幼佔比」,而地方則是側重實質的經濟支持。問題是,中央與地方政府不同調,最後結果是相輔相成還是互相牽制,著實讓人替托育政策的未來感到憂心

另依據兒福聯盟「2017年幼兒托育需求及育兒政策意向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家長最迫切需要的其實是「發放兒童津貼」、「減免幼兒教育學雜費」,以及「提高賦稅減免」等經濟補助政策,其次才是「延長有薪育嬰假」、「增加公共托育服務」等。而認為應該「提供多元、充足的托育管道」,其比例亦遠高於「增加公共托育服務」。很明顯的,地方政府的施政方向遠比中央政府更貼近民意,而有育兒需求的民眾也比中央政府更加的務實。

雖然中央政府不惜透過前瞻計畫舉債60多億元來推動公共化幼兒園,然而4年下來也僅增加3萬多名幼童的就學機會,即使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能順利從目前的3:7提高至4:6,但能得到平價托育服務覆蓋的機會仍然偏低,且在欠缺其他配套方案的情形下,猶如犧牲大多數家庭享有「負擔的起」的托育費用的權利。

再者,教育部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明訂以設置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對此,地方上也有不同的聲音。「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就曾批評教育部以高達9成的補助來誘使地方政府配合政策,工會質疑高雄市政府「有足夠的合格場地」,以及「有足夠合格的公益法人願意接受委託嗎?」最重要的問題是,「如果將來補助縮水,公益法人不願繼續經營,市政府願意承諾接手嗎?」

此外,非營利幼兒園的爭議也出現在宜蘭。依據媒體的報導,由於縣政府規劃爭取前瞻預算於壯圍鄉設置非營利幼兒園,進而引發每年虧損上千萬的壯圍公立鄉托的反彈,認為縣政府是在「搶生意」,要求縣府接管鄉托卻被拒絕。原因是縣府認為接管鄉托與中央政策不符,「無法申請到非營利幼兒園的相關補助。」因此,中央政策是否過於偏執,並造成有限的教育資源錯置,甚至是浪費,或許也是導致地方與中央不同調的原因之一。

至於地方政府偏好自行「向下延伸」免學費政策,雖較能討好民眾,但考量大多數的縣市仍負債累累,承諾何時會跳票?而補助能否滿足、覆蓋所有經濟較不寬裕的家庭?不僅會影響各縣市的催生效果,也同時考驗著蔡總統的「平價托育」政策何時能真正的落實。如果中央與地方繼續各唱各的調、步伐凌亂,甚至是力量相互抵銷,則4年之後提昇的可能不是生育率,而是只有前瞻計畫與地方政府提供就學補助所增加的負債數額。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