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昭禎】勿使「終結低薪五箭」淪為一場「空笑夢」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願2018台灣幸福共好的蔡英文總統,年前與媒體茶敘時講到,最低薪資3萬元,是她的夢想;之後又在年終記者會提出「終結青年低薪」五箭,希望能挽回厭世代的心,豈料被解讀為「夢想,就是婉轉的告訴你,做不到」。
但從執政者老愛端「加薪牛肉」救政績,便知「薪酸」已然是當前國人最大的痛。因為從2001年到2016年,代表當期物價的名目薪資,僅成長0.96%,而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的實質薪資,是-0.04%,表示咱們的薪水不僅凍漲,而且實質購買力是下跌的。
●凍薪造成社會質變
事實上,這十多年的凍薪已造成社會質變。由於新鮮人起薪長期徘徊在24K附近,以台灣地區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看,2016年是21,086元。對一個月薪不到3萬元的年輕人而言,扣除基本開銷已是捉襟見肘,遑論儲蓄為日後的人生打算,所以誕生了「厭世代」,而「不婚」、「不育」、「不立」也成了台灣新「三不」曲。
所謂「厭世代」指的是,在民國80年前後出生,成長於台灣最富裕時期的一群,他們享有高學歷光環,卻在我國經濟下滑之際出社會就業。因為低薪,經濟無法獨立,只好「賴」在父母家。以致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使得台灣生育率,總在世界排名倒數之列。甚至有七十多萬人為此遠赴海外工作,讓人才資產由正轉負。
●救低薪五箭齊發
猶記得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環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不過她在當時並無解方,一年半後才有了「終結低薪五箭」,包括:讓產業順利升級與轉型;持續鼓勵企業加薪;基本工資調整不會停;提供低薪、非典型工作青年,充分的職涯諮詢、職訓及津貼鼓勵;以及減輕青年生活負擔,如研議再進一步降低學貸利息,並提供補助。
●22K政策非低薪元兇
乍看這五箭與馬政府時期的作法並無二致,馬政府還多了「加薪四法」,獎勵企業加薪減稅。卻因搶救青年失業率,推出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計畫,由於補助企業22K人事費,而被冠上「低薪」始作俑者之名。
今日回過頭來看,台灣的職場低薪問題,既有產業轉型延宕、企業外移之大環境因素,亦有產學落差,人文社會畢業生快速增加,和產業需求形成差距,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以及日漸重視勞動權益,雇主為降低聘用成本,導致非典型就業增加,打工族與派遣人員成為「窮忙」代表。
可知22K政策絕非低薪肇因,只是青年投射求職不易、貧富差距擴大與薪酸等不滿的代罪羔羊。那麼「終結低薪五箭」能否發揮預期作用?
●調控人事成本,強化企業競爭力
蔡總統五箭齊發,內容看似面面俱到,不只給企業升級、轉型的空間,同時有弱勢勞工保護措施,可惜仍未察覺「企業將員工視為成本」之心態,與由此所延伸的凍薪作法。這點我們從調漲基本工資,卻使得邊際勞工增加一事就能理解。
2007年之前,基本工資曾凍漲十年,當時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約佔全體勞工的3%;自2007年7月迄2017年底,基本工資由15840元提高至17280元,並一路攀升到21K,但領基本工資的勞工也增加至全體的五分之一,顯示雇主並未隨著調升基本工資,連帶為全體員工加薪。
仔細分析自2007年下半年起迄今,外有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大陸景氣趨緩等,刺激失業率增加之因素;內有勞退新制上路,雇主須額外為員工提撥6%的薪水做為退休金,加以勞健保費率逐步提高。在勞動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自然有利企業進行人事成本控制。所以生產力未達薪資給付金額者,不僅不易獲得調薪,甚至淪為領取基本工資的對象。
●請把薪酸化做社會對話的動力
因為以基本工資為底薪,一不違反《勞基法》;二可降低勞退金之提撥與勞健保費的負擔;三有利減少加班費支出。導致近十年來,我國的勞動生產力年增5.2%,高於新加坡、韓國;但勞動成本卻是負成長-2.4%,每小時勞動報酬僅9.5美元,不只低於德國的42.4美元,也低於新加坡的25.4美元,及韓國的22.7美元,勞工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
因此當局想以津貼或投標加權的方式誘使企業加薪,絕對要考慮獎助效益,若低於抑制人事成本的效果,等於浪費資源。
吾人以為政府應積極展開社會對話,讓勞資雙方可在公開的平台上,揭露彼此的困境與難處,製造加薪氛圍,並從中找到兩造均可接受之加薪妥協方案。此外再搭配加薪減稅措施,讓企業有感,2018才能變成幸福共好的加薪年。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