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育卉】媒體不能為了衝會員訂閱 就陷行政院於不義?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
近日《蘋果新聞網》以斗大獨家標題,爆料指出行政院國發會為推動行動支付,要求各機關編列公務預算,用以支付「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信用卡手續費。由於該系統包含「行政規費」、「稅費」與「罰緩」三個部分,這個報導一出,讓民眾以為政府是否偷偷利用稅收支應手續費的疑慮,特別是針對「罰鍰」部分的爭議,旋即引發各界側目。行政院長蘇貞昌隨後在自己臉書公開澄清未有此事,也用長輩圖向外界說明這一切是個誤會。「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不只蘋果有報導,另一家媒體《聯合報》也有報導,但為何《聯合報》的報導跟《蘋果新聞網》卻是南轅北轍?難道《聯合報》看得懂國發會跟蘇貞昌的說明,而《蘋果新聞網》卻看不懂?真的是這樣嗎?
《蘋果新聞網》依然堅持消息正確,並且進一步提供證據,即新北市政府於今年一月24日時回覆國發會的公文,這份公文時間比較敏感,雖然國發會主委還是同一人,但院長已由賴清德換成蘇貞昌。不過政府施政及政策是有接續性的,我們還是應該來探討到底是《蘋果新聞網》的爆料有理,還是行政院的回應正確呢?
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加上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說法,加以綜合判斷。根據《聯合報》針對同一事件的報導,內容明白指關鍵重點:國發會已發出新聞稿澄清不包含「罰緩」,至於其他的行政規費或稅費,則尊重主管機關決定。換句話說,國發會已經在公文中說明罰鍰部份不適用了,《聯合報》有看到這個綿角,《蘋果新聞網》的爆料與指控,明明知道行政院跟國發會都出來回應過了「不包括罰款」,依舊堅持要在隔天還做了一整版與事實不符的報導?蘋果用「去脈絡」的手法處理則新聞,大幅報導卻又不清楚陳述事情來龍去脈,《蘋果新聞網》的新聞品質難道就是這樣嗎?清楚報導事件的脈絡讓閱聽大眾知曉,這不就是媒體的責任嗎?
那麼,就難免讓人好奇,《蘋果新聞網》的這個動作,目的究竟何在?單純從良善的角度來看,就是新聞媒體接獲爆料,編輯台判斷認為有新聞性進而報導,但記者為了搶快搶獨家,可能來不及善盡媒體ABC的查證義務詢問當事人(單位)意見,又沒有平衡報導的情形下就匆忙爆料。雖然當事人(行政院國發會)被爆料提出澄清說法後,但《蘋果新聞網》可能為了捍衛媒體的面子,繼續將錯誤解讀及不完整的訊息擴大報導,誤導閱聽大眾認為政府要花公帑幫忙民眾付罰款手續費。
但,有沒有可能《蘋果新聞網》只是一場藉由打擊行政院威信,巧妙運用話術引起民眾反感,希望透過聳動的報導獲得社會關注,進而從中獲取《蘋果新聞網》想達到的目的?這讓我想到最近《蘋果新聞網》推出會員制,利用讀者要觀看新聞的心理要求「個資」登入,要看一則新聞,讀者必須經過繁瑣、複雜又無效的會員帳號申請,讓很多原先的訂戶卻步甚至放棄訂閱,會不會是想解決會員制設計錯誤所造成的衝擊,又或是想藉此機會獲取大量個資,因此《蘋果新聞網》在標題報導上下猛藥,企圖引誘閱聽大眾同仇敵愾想要了解自身涉己事務的好奇心,加深訂閱決心的陰謀呢?如果真是這樣,媒體的新聞報導變成媒體經營者賺錢的工具,這樣媒體的公信力何在?
正當我國面對中國為首的假訊息作戰局勢嚴峻之時,實在是不需要像這種表面上是監督,實際上是刻意扯後腿的假爆料行為。如果前述蘋果透過聳動的報導,在當事人澄清又置之不理,希望獲取會員登入得到個資是我的狂想的話。《蘋果》一向標榜以捍衛公理正義為目標,在昨天的報導中竟然還舉司法院為例証,來誤導大眾對行政院蘇院長的「未有此事」的回應,我相信這些記者高中的公民老師應該有教過才對,台灣憲政體制下行政院跟司法院都是獨立相互不隸屬干涉。司法院的事由司法院決定,行政院是無權管轄的,這不是最淺白的道理嗎?那麼這件報導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好好檢討《蘋果新聞網》相關處理這則新聞的記者與編輯吧?
更多論壇文章
從拒絕初選到人格毀滅,民進黨黨內互打再進化
無差別刪減考委名額,擴大我們與為國舉才的距離
蔡總統請走出初選恐懼症
35歲決定你一生收入90%,為什麼﹖
反思郭台銘的「東食西宿」說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