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紀炫宇】美國補選給了台灣在野黨的啟示

作者為旅美政治公關工作者

曾任美國聯邦檢察官、現年63歲的民主黨候選人瓊斯,12日在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選中,以49.9%的得票率勝出。資料照
曾任美國聯邦檢察官、現年63歲的民主黨候選人瓊斯,12日在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選中,以49.9%的得票率勝出。資料照

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上月舉行聯邦參議員補選,民主黨的Doug Jones以不到兩個百分點擊敗對手Roy Moore,進軍國會山莊。此役被視為川普總統的執政後的又一大挫敗,也敲響今年大選共和黨的警鐘。除了阿拉巴馬州的聯邦參議員補選,民主黨還在去年稍早從共和黨手中搶回紐澤西與維吉尼亞兩大州的州長寶座。

政界普遍認為,民主黨奪回國會眾議院多數的機會越來越大。這場選戰告訴我們,大環境不佳,中央執政不力,候選人爭議纏身,在以往「派西瓜選都會上」的選區也可能輸。民主黨人政磨刀霍霍,希望在今年的國會期中選舉興起藍潮(blue wave),奪回國會多數。

在台灣,民進黨政府總統與內閣的民調數字皆不斷下滑,在今年的直轄市與縣市長選戰中預期將遭遇嚴苛的考驗。然而,除了幾個基本盤絕對有利的城市,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似乎還看不出捲起藍潮,攻城掠地的氣勢。

阿拉巴馬有多紅

一年前,如果有人說民主黨將搶下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的席位,恐怕會被當成癡人說夢。民主黨上次在阿拉巴馬州贏得聯邦參議員席位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另一位現任的聯邦參議員Richard Shelby1986年代表民主黨以不到百分之一的得票率,打敗競選連任的共和黨老議員。不過,Shelby1994年已改投共和黨,連任至今。他在本次的選舉中並未支持代表同黨的Roy Moore,反而鼓勵共和黨選民在選票上寫入(write-in)其他人。

上個世紀後半以來,共和黨橫掃了阿拉巴馬的聯邦與州級的選舉。雷根總統之後,代表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在阿州不曾輸過。州參議會自1997年以後一直由共和黨掌握多數,州眾議會在2010年後也一直由共和黨控制。2016年,川普在阿州以超過27個百分點擊敗希拉蕊,歐巴馬總統兩次競選在阿州也都輸了超過20個百分點。

候選人特質

贏得選舉的Doug Jones曾任聯邦檢察官,以起訴白人至上主義三K黨與美國本土恐怖分子聞名,他的政見溫和,形象清新,與對手Roy Moore呈強烈對比。

出身保守派的共和黨候選人Roy Moore是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2016年因拒絕執行聯邦最高法院同性婚姻的判決而遭停職。在競選期間他受到三起性侵的指控,有兩位受害時未成年,他僅承認曾發生婚外情,也未受到起訴。他極右的立場讓這場選戰得到全國關注,他在公職與競選期間發表種族歧視、反同性戀、反猶太與反伊斯蘭的言論,他不相信政教分離,認為公共政策應該遵循基督教教義。

中央執政不力

川普總統可以說是美國近代最不受歡迎的總統,他的不支持率在上任兩周就已超過支持率,此後支持率持續下滑至今。自從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以來,川普是惟一就職一周年時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的總統,從去年3月後,絕大多數的民調都顯示有過半數的受訪者不支持他。

共和黨選民投票率低

Doug Jones的得票數比希拉蕊在2016年總統大選在阿拉巴馬州的得票數只少了8%Roy Moore卻比川普少了將近50%,共和黨選民不願投票,無疑是Jones能勝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寫入選票/廢票

由於Roy Moore的實在風評實在太差,共和黨聯邦參議院黨團甚至希望他輸掉選戰,以免當選後拖累全黨,有共和黨議員甚至在選後表示,Moore的失敗「讓人鬆了一口氣」。阿拉巴馬州另一位共和黨參議員Richard Shelby正是這種思維的代表人物,他在選前公開表示自己提早投票時,並未投給同黨的Moore,而是寫入了其他候選人。

投票結果揭曉,Jones21,924票差距勝出,選擇寫入候選人的票數達22,852票,遠遠超過2016Shelby競選聯邦參議員連任時的3,631票。一般認為,選擇寫入的大多數是中庸的共和黨選民,他們不願意支持民主黨的Jones,也不願含淚投給Moore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投入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也投注了可觀的資源,才能驚險地搶下這一席。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選前在阿拉巴馬州派駐了數十位專職的組織者(organizer),鎖定千禧年世代、大學校園與非裔的選民,也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動員,並且挹注經費,購買數位廣告,進行網路宣傳。民主黨全委會宣稱,透過該會動員的義工總共撥打了132萬通催票電話,發出超過百萬條簡訊,逐戶拜訪超過325千個家庭。

由於熱衷於投票的選民比率不高,為了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可能投票的選民身上,資料的篩選與管理非常重要,為此民主黨全委會也引進剛在維吉尼亞州長選舉中應用的資料管理系統,協助Jones團隊鎖定積極投票的選民。

民主黨選情看漲

川普執政後,在不考慮候選人個人特質的國會大選民調(generic ballot)中,民主黨一直以10%以上的差距領先共和黨,領先幅度在去年12月底達到12.2個百分點,這是1938年以來有類似民調以來,國會眾議院少數黨在期中選舉一年前最大的領先幅度。有鑑於此,政界普遍認為民主黨非常有可能在今年11月的國會期中選舉取得眾議院多數席位。在1994年、2006年與2010年的期中選舉前,國會眾議院少數黨在此類似民調領先,進而翻轉多數,而當下民主黨領先的幅度遠遠超過上述的三次期中選舉。

東風已起,藍營是否萬事俱備?

地方首長選舉,候選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全國政治的風向與地方選民的結構也常常左右選舉的結果。由此觀之,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的縣市包括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藍綠幾乎相當的台中市,以及泛綠選民微弱多數的彰化縣與嘉義市,藍營都有機會一搏。

中央執政不力,民怨四起,在野黨在地方首長選戰攻城略地的劇本不斷上演2005年陳水扁總統任內的縣市長選舉,泛藍的國親新三黨拿下23席縣市長中的17席,民進黨只有6席。2014年馬英九總統任內的縣市長與直轄市長合併選舉,風向逆轉,藍軍只剩下6席,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等多位時任首長競選連任失敗。

既然大環境對藍軍有利,為何綠營中央與地方首長似乎仍老神在在呢?總統、內閣與民進黨的支持率不斷下滑,國民黨為首的藍軍支持率卻不見顯著上升,在得勝機會大的城市固然已有內戰開打,在勝選機率微小的城市卻沒有上得了台面的戰將應戰,等同放棄,沒有全面挑戰執政黨的氣魄。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如下:

1. 民進黨失分的項目,如勞基法修法、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與兩岸關係等,國民黨未能提出讓民眾感動的反面論述,沒有得分。

2. 國民黨內目前並不存在如2008年時的馬英九,以及2016年時的蔡英文等級的領袖。

3. 撇開總統級的領頭羊,黨內的政治明星寥寥可數,此與政黨無法吸引新血,主事者無心栽培脫不了關係。

4. 平時疏於經營,戰時直接放棄的戰場(如高雄市與台南市)太多,因此綠營可專注防守關鍵縣市。反觀綠軍上屆在基隆、新竹、桃園等傳統藍大於綠的城市全力作戰,大有斬獲。

在此提供幾點淺見供藍營重整旗鼓,奪回政權的參考:

1. 認清並且扮演好在野黨的角色,在執政黨失分時順勢得分。

2. 當兵時一位學長說;「我若不退伍你怎麼變老」。檯面上藍營的領導階層大多在上個世紀出道,許多也曾是一度讓人耳目一新的青年才俊。然而,歲月不待人,這些政壇老手早已無法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愛,如今應有「對你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的智慧。

3. 無法吸引年輕族群的政黨只能坐吃山空,無可避免老化與凋零的命運,除了培養新的政治明星,政策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並且用年輕人願意聽、聽得懂的方式問政講道理。

4. 用心經營艱困選區,平時就該協助有意在這些地方耕耘的候選人,戰時也該適當投入資源,維持相當的競爭力,避免雙方的差距越來越懸殊。

單一政黨獨大,在中央或地方都不是健康的態勢。不利執政黨的東風已起,就看在野陣營是否能厲兵秣馬,擺開吸引選民的陣勢,在即將到來的選戰中扳回一城。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