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這可能是解脫自己的藉口

撰文/ 今周刊書摘 Angie張丹茹

有一個道理,已經慢慢被大眾接受了。「改變他人,還不如改變自己。」

心理學還有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叫做「誰痛,誰改變。」

但大部分的人在談到原生家庭時,又繞回到了原點:「我有問題,並不是自己本身存在的問題,而是因為原生家庭出了問題。」

好像一切問題的原罪都是原生家庭,與自己本身沒有任何的關係。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另一種解脫自己的藉口。

26歲那一年,寶寶快出生時,我和老公有過幾段深入的交流。我倆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他樂觀,我悲觀;他的原生家庭對他沒有什麼明顯的傷害,而我有一堆不想面對的事情。

並不是說我的所有缺點,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但一定和自身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有關。環境的塑造,讓我成為了現在這樣的自己。

面對寶寶的來臨,我是又驚又喜:

喜的是,我在八個月前剛剛動過手術,醫生的判斷我的懷孕機率低於50%,並且要在手術八個月後才可以考慮懷孕。我在手術後的第九個月順利懷孕,連醫生都覺得太幸運。

驚的是,從表面上看來,我剛剛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準備換一份輕鬆一點的工作。從內心深處來說,我連自己都沒有研究明白,還是個孩子,怎麼去照顧另一個孩子?

我們討論的關鍵點圍繞:越來越能察覺到的那些原生家庭傷害,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在我寶寶身上重複發生。

比如說我生性悲觀,我想我兒子在樂觀、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長大。

比如說我脾氣不好,我會不會常常忍不住發洩在他的身上?

比如說我整個孕期沒有辦法上班,我是不是會不自覺認為自己是為了他做出了犧牲?

我們的父輩甚至是我身邊很多年輕的父母們,常常會說:我是為了你(小孩),才放棄自己的工作/發展……要知道,孩子的出生,父母才是相對主動選擇的一方。

什麼是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子女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是指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

對於我來說,我和我父母、兄弟姐妹所在的家庭,屬於原生家庭。我和老公、寶寶所在的家庭,屬於新生家庭。而對於寶寶來說,我和他還有老公所在的家庭,屬於他的原生家庭。

我身邊不知道“原生家庭”為何物的人還有很多。而對原生家庭有些瞭解的一類人當中,大部分人像我開頭描述的那樣,把自己的不好,歸咎於此。

它特別像是以完美主義為藉口一樣:我做不好這些事,並不是因為我不好,而是我有完美主義。

在我看來,以上的一切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個人覺醒和成長最快速的一個階段,是從懷孕以及擁有媽媽身份後開始。

那種想要自我改變的決心,不僅僅是從自身出發,已然變成了:「想要變得更好,才能擁有更大的能量,相對正確地陪伴寶寶的成長。」

也就是說,這已經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了。一開始其實也是非常模糊的一些概念。後來我在懷孕期間看了大量的書,無意間接觸到了原生家庭概念和武志紅老師。武志紅老師《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在這個課題上,對我的啟發很大。

除此之外,我曾經有過一段十天內觀的經驗,2015年國慶期間,我去梅州千佛塔參加了前後為期十天的內觀課:

手機上繳,完全和外界斷了聯繫,身上除了日常用品,所有的書、筆記本統統上繳,保持沉默,在這期間不能和任何人交流,過午不食,保持身體的輕盈空淨,每天打坐內觀超過12個小時,和自己完全獨處。

最開始一起參加活動的有150人,到整場結束時,只剩下80多個人。

這整個過程很奇妙,從一開始的充滿新鮮感到覺得難以忍受到最後全然和自己相處,我幾乎把自己過往近30年時間發生過的事情,全部梳理了一遍,想明白和看清楚了很多。

被「放」出來拿到手機的第一時間,我打電話給老公,聽到他的聲音從手機裡穿過來,恍若隔世。當然,這十天,不能改變你一生,但確實讓我心態寧靜了非常多。在那之後,我依然保持大量的學習。

很多人在瞭解到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後,他的思維方式變成了這樣:

原來不是我的錯,是我從小受到了傷害,難怪我會過得不好,原來是有理由的,我做不好這件事,也是正常的。

這件事有可能是這樣的:

我父母不相愛,我也不相信愛情;

從小父母就告訴錢很髒,我也討厭金錢;

我父母說為人不要太愛出風頭,我也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父母說安於本分最重要,我還是不換工作了。

如果一個人真正想要解決問題,他可以把遇到的問題和原生家庭對等起來,最好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步:接觸和瞭解原生家庭概念;

第二步,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和原生家庭有關;

第三步,原生家庭存在什麼樣具體的問題,和這個問題有關;

第四步,給我的啟發是什麼;

第五步,我應該怎麼做

前三步固然重要,後面兩步才能讓你脫離自己的舊有模式。大部分的人只停留在知道部分,而不是做到部分。

面對原生家庭這個問題,我以多年的經歷告訴大家,別把原生家庭當做理由,你應該由此出發,發現一個不一樣、甚至是對立面的自己。那樣,才是真正的重生。

本文取自《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開啟你的斜槓人生》,今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
照顧最多是我,被父母抱怨也是我!手足不管事怎麼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