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會將世界帶往何處?

作者:楊昊 (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2017年5月14日與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揭開序幕,以「中國倡議、世界共享」為口號的官樣宣傳,透過全球各式媒體的大規模傳播,再一次將中國形塑成全球公共財的提供者與帶領世界前進的新強權。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儘管論壇的圓桌峰會聯合公報簽署期間,因為部份與會國對貿易相關議程的透明度帶有疑慮,最後的簽署情況也不如預期。

不過,對中共領導人而言,高峰論壇在引起全球關注、改造中國形象的戰略效應,早已達成。

這場高峰論壇與即將在下半年舉辦的金磚四國高峰會,被視為是中國挺進國際影響力的兩大會議,同時也是眾所矚目的「十九大」之前的重頭戲,也是由外而內地鞏固習近平強人領導體系的重要政治安排。

尤其在美國川普政府新政未明的態勢下,中國藉著投入一帶一路工程的資源再強化、誘因的全面化、以及關係再深化,順勢掌握契機,填補了美國因國內政局未定所造成的準戰略真空結構;

而「帶陸」周邊國家積極表達的合作意願,將為北京追求全球領導權地位的驚奇且漫長之旅「帶路」。

中國的外交政策社群往往拒絕將一帶一路視為是大國戰略,而是採用曖昧的「戰略倡議」定義,將一帶一路詮釋成以中方提出倡議,由中外雙方或多方共同完成的建設計畫。

正如同高峰論壇釋出的聯合公報所言,一帶一路將會成為「實現開放、包容與普惠的全球化」的助力,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項戰略儼然成為另一股迥異於美歐勢力長期營造、主導的新全球化動能,而它的具體內容正是「由北京所設定」(as Beijing defines)。

我們必須理解,任何一項由大國所啟動、具有清晰目標的戰略計畫,都無法脫離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淵源。

因為「戰略」的具體實踐絕非大國的無私奉獻,更不是利他主義的慈善佈施。

特別是面對中國國營企業在帶陸周邊國家的大規模投資、貿易等商業全球布局,受益者是誰?被犧牲的對象又有哪些?

對於基礎建設連結與交通樞紐的中國製造,同時也將在「一路西向」的過程中引起各種地緣政治與安全的疑慮。

這可能不是光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齊一尾韻,就能達到「民心相通」的目的與理想。

不可否認地,透過一帶一路的匍匐前進,中國得以滿足新的國內需求,諸如國營企業的商機探索、剩餘產能的全面釋放、國家形象的徹底改造、基礎建設連結的腹地效應、人民幣國際化的能量強化等,都將使得經貿合作與政治友誼的加持效應更為緊密、大幅升級。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北京更熟悉國際遊戲規則,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園區(如經濟特區與走廊)、交通網絡(如運輸樞紐與港口)以及文化陣地(包括孔子學院與相關的人文交流機制)將更靈活搭配,並且深入你我的社會生活。

國際間當然樂見中國能肩負大國的責任,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而努力、共同捍衛民主、自由、和平與包容的普世價值。

然而,中國的發展受限於體制的保守氛圍,存在太多難以溝通的政治例外,而北京所堅守的核心利益更遍佈無法觸動的敏感神經。

面對幾近完美的帶陸公報與氣勢磅礡的主題講稿,我們更需謹慎留意,中國的一帶一路將會把世界帶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