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膽,蘋果最敢!

作者:單厚之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資料照片/中央社)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資料照片/中央社)

最近新聞圈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蘋果日報》又要裁員了!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日前在臉書分享了一份,由《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署名的文件,文中提到由於受到網路及手機閱讀的衝擊越來越大,《蘋果日報》將組織重整,鼓勵同事自行創業,或成立自由供稿者,再整合成新型態的新聞媒體。

具體的作法是,《蘋果日報》鼓勵同事成立小公司、個人工作室、個人媒體,再跟《蘋果日報》簽約,薪水打7折或8折;志願加入計畫的同事,可以優惠離職。

《蘋果日報》至今沒有對此發表評論,但也沒有否認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根據圈內流傳的消息,蘋果對記者的說明是,改簽約之後就沒有勞健保,記者要在地方上做生意、開公司都無所謂,只要不違法就好。至於這波「優離」、「創業」的幅度究竟有多大,仍然不得而知。

截至目前為止,《蘋果日報》還是全台灣閱報率最高的紙媒,同時也是台灣點擊率最高的網媒、營收最高的網媒。大家回頭看看,被鄉民罵到臭頭、口口聲聲「不意外」的「豬油時報」、「聯合重工」、「中國旺旺」,有沒有哪一家敢做同樣的事?

一個業界的龍頭、獲利王,卻要帶頭大量資遣員工。如果這個不叫「惡意解雇」,還有什麼能算得上「惡意解雇」?果真是應驗了《蘋果日報》一向自豪的那句口號:「一身是膽,蘋果最敢」!

還記得幾年前的「你好大!我好怕!」嗎?當時的台灣社會是怎麼修理中國時報的?後來黎智英要把蘋果集團賣給蔡衍明時,有多少人到《蘋果日報》門口點蠟燭,守護他們心目中獨立、美好的媒體,希望能免於旺中的荼毒、摧殘。就在不久前,中國時報的業配事件,又有多少人誇讚《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的典範?

今天回頭看看,是誰比較壓榨員工?是誰心中沒有讀者?是誰心中沒有媒體的社會責任?但當初把新聞學吹上天的那些學者大儒、社會公知呢?全台灣最有影響力媒體這樣的作法,對民眾知的權利的傷害,難道會比旺中來得小嗎?《蘋果日報》告訴你說簽約之後可以開公司,做任何想做的事情,難道不是變相鼓勵未來的「自由供稿者」可以透過業配、拉廣告,甚至其他更惡行惡狀的方式,來彌補自己被砍的那2至3成薪水嗎?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黎智英原本就是個商人,是反旺中的那群人把他「神格化」成了報人。當媒體越來越不是個好生意,老闆當然有權收掉。但令人驚訝的是,有些人居然能不改過去對「蘋果神話」的歌頌,把蘋果對媒體工作者的剝削,當作是媒體未來可行的一種嘗試。

台灣的媒體形象一向不好,記者快來抄、「小時不讀書,長大作記者」的印象深植人心。記者的處境,很難獲得讀者的共鳴,即便媒體行業的興衰,遲早會對閱聽大眾產生影響,但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記者活該。

媒體的圈子其實很小,工作職位也就這麼多。當蘋果大量解雇的時候,會造成業界競逐同一個職務的人倍增,結果不僅影響媒體工作者的待遇,也會讓新聞業更往買方市場傾斜,嚴重壓縮媒體工作者堅持專業、理想的空間。或許你對今天的媒體不滿意,但未來的狀況肯定會更糟。

《蘋果日報》的做法,被業內形容為「超越無薪假、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發明」。一旦這樣的做法能夠過關,未來所有行業都可以比照,所以大量解雇都可以變成大量創業,連派遣員工的勞健保費都可以省下。政府信誓旦旦七月要上路的「一例一休」勞檢可以直接免了,連《勞基法》都可以一併廢了。

《蘋果日報》的例子,不僅會影響到整個新聞圈,也遲早會有其他行業比照辦理。你準備好「創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