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連信用卡都不發的銀行,京城銀為何吸引大金控搶親?

 京城銀董事長戴誠志靠獨特的經營哲學,在銀行過度競爭的血海中,帶領京城銀走出自己的路、獲利屢創新高。(來源‧取自京城銀行官方臉書)

文●陳慶徽

一間不做信用卡、消金業務營收占比連一成都不到的地區性銀行,為何能吸引大型指標金控提親?

自台南起家的京城銀行,是全台僅六十幾間分行的中小型銀行,但卻靠著企金與投資部位,二○二三年,每股盈餘(EPS)達五・五九元,比十四家金控都還高,也創下該銀行紀錄。

同時,它更宣布要發出每股三元、是去年兩倍有餘的現金股利,使得該行現金殖利率,在二四年第一季已公布的股利政策中,拿下金控與銀行股族群中排名第一。

就在利多頻傳的同時,四月中傳出京城銀正與買家洽談出售,消息一出,攪動了台灣銀行圈一池春水,被點名的買家不乏中信、永豐等大型金控。

京城銀要出售並非空穴來風。該銀行大股東、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四月中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雖然該行經營績效很好,但年輕一代若沒興趣接班,他不會勉強。

出售的另一大考量,恐怕也與讓京城銀獲利屢創新高的靈魂人物董事長戴誠志有關。他已年逾七十,面對台灣銀行業過度競爭的背景,他還能帶京城銀走多遠,抑或接班人能否維持他創造的成功,都存在未知數。

攤開京城銀財報,不管是呆帳覆蓋率,抑或逾放比,表現都遠優於同業。

該行主要的營收來源為企業金融與投資,而非多數商銀常見的消費金融收入。背後邏輯,源自於戴誠志的經營哲學:敢輸,賺更多。

出身玻璃產業家族的他,跟一般銀行家的邏輯不同,很敢把送上門的錢,往外推。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前五大銀行總經理透露,戴誠志曾對他說,京城銀不會去爭取過多的存款,甚至這些存款金流「應該去你們銀行才對。」因為他很清楚,京城銀的定位與規模,該做什麼樣的生意。量體大於該行能負擔的存款資金,若沒能好好利用,在財報上都是銀行的負債,戴誠志絕對不拿。這與大多銀行追求存款擴張、才能使放款等業務成長的經營邏輯大相徑庭。

甚至,台積電曾經找上門,要在京城銀放入存款,也被戴在同樣邏輯下拒絕。

同樣的道理,他也用在消金業務,放棄了一般銀行都有的信用卡業務,因為他知道以京城銀規模來看,這並非自己具備優勢的戰場。

在沒有比較優勢的地方,他一分力都不想施。但在他有機會賺錢的賽道,他會踩足油門,加倍的贏回來。

京城銀主力放在企金業務,結合了股東京城建設的背景,使得該行在經手不動產相關融資案時,更有眼光評估與操作,去做大銀行較難切入、毛利更高的案子。

一位本土銀行企金主管便舉例,像是一些中南部地區性或中小型規模的案件,一是規模不大,二是大銀行不一定理解在地的不動產與土地行情,無法精準評估風險,很難做這生意。不過,對於股東有建設背景的京城銀來說,這就是他們有能力切入的市場。

這一點,從該行存放款利差持續高於同業平均可見一斑,截至去年第三季,京城銀的存放款利差為一・九八個百分點,比同期本國銀行數值高出近四成。

戴誠志敢輸眼前的表象,但要在後頭賺回來的例子,更從京城銀行新化分行的重建案一覽無遺。

該分行曾在地震中受損,原本十二樓的建築物,在改建後,卻不追求最大樓地板面積,而只建成兩層樓的建物,甚至將二樓開放成公共藝文空間。

一位熟識戴誠志的友人向商周轉述,戴誠志曾向他表示,此舉,是為了把天際線留給台南市民。因為他更在乎的,是在地仕紳關係,讓客戶更愛它,留在京城銀,這對銀行來說,比有形的建物更有價值。

此時此刻,或許是京城銀要出嫁的最好時間點。

但,一位國銀企金主管提醒,京城銀出售後,能否與新買家產生綜效,關鍵在於買家能否留住原本人才,以及保留經營文化。例如,在戴誠志領導下,該行透過投資債券與股票等金融商品帶來許多獲利,但這樣的操作風格,在被合併後能否維持,就是種考驗。

「戴(誠志)的核心就是套利專家。」前述友人直言,戴誠志的專長就是在價格不合理時買入,並在價格上漲時賣出,「他就是一個會賺錢的靈魂。」

曾經,在戴誠志擔任誠泰銀行董事時,他也在幕後提供建言,最終使該銀行成功出售給新光金,是他在金融圈一大代表作。如今,他親自帶領京城銀轉骨,見證了該行的成年禮。

不論京城銀這次是否能成為他又一次「高點賣出」的精準投資,但眾多大金控的垂青,已經是對他敢輸才能贏的哲學最大肯定。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周文章
紅利13個月、水餃股翻身攻千元!台灣重電軍團為何能再旺十年?專訪解密台美穩定電力狂商機
年薪600萬的金飯碗也不保了?「這行業」為何遭逢空前危機
地震搖不停,你家建築結構耐震嗎?RC、SRC、SC差在哪?哪一種最安全
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聊天時都有的10個小細節
很會向上管理的人,都在想什麼?跟老闆溝通的4個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