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宋國誠:將「深化」習經濟思想、「改革」他人想法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資料照/Rti)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資料照/Rti)


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即將舉行,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表示,這場三中全會會拖到今年7月才召開,主因在於官方對於經濟情勢的見解和政策走向,出現分歧,而對外號稱的「深化改革」,其實是要深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經濟思想,改革其他不符合習的思想,所以中國社會未來恐要面臨「哀鴻遍野」的局面。

三中全會延宕主因 官方看法分歧

原本該在去年秋天就舉辦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一直延到今年7月15日才要舉行,官方公告,這次會議主題為「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央廣節目「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進行分析,他表示,三中全會是中共設定經濟戰略目標的會議,往年都是把這一年的決議,交到隔年3月的兩會進行審議,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破了這個慣例。

他直指,問題出在「意見分歧」,以往每當要舉行中全會之前,中央委員會的幕僚單位和研究單位,會和人大常委會的秘書處進行草案磋商,並向中央委員徵集意見,但是,這次因為因為意見嚴重分歧,導致三中全會不斷延後,而首要的分歧是對於當前中國國內和國際經濟情勢的判斷有不同看法。

宋國誠:『(原音)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情勢有兩種看法,一個叫做生大病的「大病論」,得了重病,「重病論」;另外一個是說,沒關係啦,「感冒論」,小感冒而已,治療一下就會好了,所以「重病論」跟這個「感冒論」,這是對於中國自己的經濟情勢還有國際情勢兩個截然不同的判斷,這是第一個關於經濟情勢的見解分歧。』

該「急救」還是「緩治」 都不敵習的「鬥爭論」

正因為對經濟情勢的見解有所不同,於是在對策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宋國誠:『(原音)對於如何去拯救目前的中國經濟,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個叫做因為你重病,所以要急救,叫「急救論」;另外一個就是說,反正感冒嘛,那吃個抗生素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就好,其實我們應該叫它叫做緩治,就是慢慢的治,「緩治論」。』

可是,無論是「急救論」或「緩治論」,宋國誠指出,習近平卻是個「鬥爭論」的人,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的經濟如同大病初癒,不能下猛藥,屬於「緩治論」的時候,習近平的「鬥爭論」卻一直想和國外企業開戰。

宋國誠:『(原音)你看,歐盟要制裁中國的電動汽車,那我也制裁你的豬肉啊,反正這個西方打我一槍,我就還你一炮,這就是你來我往這種鬥爭,你看這個看法是分歧嘛。』

深化改革走向「崇毛貶鄧」 社會將哀鴻遍野

他說,中共喊出深化改革很多年了,但為何既不深化也不改革,還一直在走回頭路,就是因為習近平是「崇毛貶鄧」,崇拜毛澤東、貶抑鄧小平,所以他的經濟思想是「公社經濟學」,嚮往回到一窮二白、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社會,最近更公布了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震驚各界,人們擔心真的要走回頭路了。

宋國誠:『(原音)什麼叫農村集體經濟?就是供銷社嘛,這是一種所謂的短缺經濟學裡面,為了要備戰而使用的一套經濟制度,統購、統銷、統配等等,所以你很看得出來就是說,我不認為習近平的腦袋裡面能夠生出自由市場經濟這種想法,所以他的「深化改革」只有什麼東西?深化習近平的經濟思想,改革不符合習近平的經濟思想,這個叫「深化改革」!』

宋國誠提到,能夠救中國經濟的李克強已經過世了,現在就算開了三中全會,也無法救經濟。宋國誠:『(原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習近平他自己都做不了功課,他自己都提出不了一個總體經濟、一個最高的經濟戰略綱領,他沒有這個素養,也沒有這樣的高度能夠做出,所以在人云亦云,然後雜音這麼多的時候,他只有一直拖拖拖,拖到今年的7月15號才來開。』

宋國誠表示,就外在形勢而言,中共現在正面臨國際社會的3大經濟圍堵,包含貿易圍堵、科技圍堵、資本圍堵,因此,預料在三中全會之後,中國社會還是會面對「哀鴻遍野」的局面,無法有什麼「超人」能夠全面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最多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切都已病入膏肓、藥石罔效。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萬稅萬稅萬萬稅 加稅政策能救中國嗎?!
三中全會/傳將改革消費稅 擴大徵收分稅給地方
中國6月客車銷量跌8% 已連續3個月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