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忘記代辦事項、認不得親朋好友,才中年就失智,醫親揭原因

一位55歲上班族原本事業穩定、擁有美滿家庭,某天突然想不起工作上的大小事,也不記得如何返回公司,最後甚至連親人也認不得,就醫後被診斷為失智症

失智非老年人專利 常見認知功能障礙有這些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王文隆表示,一般人或許很難相信,居然這麼年輕就罹患失智症;但在真實世界中,這可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失智症並不是普通老化或單純記性變差,而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且此症候群類型相當多,常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

根據衛福部失智症診療手冊定義,失智症為一種由腦部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之疾病。而患者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與學習功能、注意力、語言功能、知覺-空間-動作整合功能、推理-計算-組織-規劃等執行功能、社交認知功能等。

5大常見症狀 嚴重恐致失能

「簡單來說,失智症就是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疾病總稱。」王文隆解釋,失智症會導致患者的記憶、性格及日常生活出現障礙,且不同的失智症,也會對應不同的早期症狀及認知障礙。他進一步針對各種不同的失智症,梳理出5種常見的障礙面向:

  • 記憶障礙:

失智症會導致短期記憶受損,無法記得剛發生的事,因而會說重複的話,也無法學習新事物。這是失智症早期症狀之一,患者雖會遺忘重大或近期的事件,尚能透過提示回想起來,但若持續惡化便可能永久遺忘。

  • 語言障礙:

部分失智症患者在早期會出現語言/溝通能力減弱的情形,且無法說出物品的名稱(或是以代名詞稱呼)、漸減少語言表達,甚至因理解力下降而被家人誤以為重聽。這同樣屬於早期症狀,但不見得會發生在每個失智症患者身上。

  • 視空間障礙:

患者可能出現視覺、幻覺及空間障礙等相關症狀,像是無法辨識熟悉的人,或認不得常用物品,甚至可能產生對生活環境感到陌生、無法獨自回家、時常迷路等問題。

  • 推理與判斷障礙:

患者無法解決生活中的突發狀況、無法理解潛在危險、無法自行規劃或做決策,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顯得猶豫不決。

  • 性格改變與精神症狀、行為障礙:

患者出現很大的性格改變,變得被動、個性退縮、出現自語/幻覺妄想或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公共場合脫衣服、觸摸他人等。

及早察覺早期治療 避免進一步惡化

王文隆指出,由於失智症在臨床上的起因很多,務必及早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避免誤診或惡化,進而導致不可逆的失能。尤其患者此時身體及大腦機能退化,用藥風險極高,稍有不慎易釀成嚴重後果。

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失智的情形,都應前往精神醫學相關科室進行評估,及早了解年老者的身心治療需求、完整安全照顧與積極保養等資訊,避免進一步退化,迎向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醫條列「10跡象」都是失智徵兆,不是老化! 突然忘記某事但想不起來中了
·老年人「做1事」防失智、降血壓,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 研究:唱歌、彈樂器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