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10年 高鐵要扮軌道工業領頭羊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高鐵轉骨為公股民營企業後,肩負著推動政府政策責任,但隨著產業發展,已不再只是高速交通運輸業者,下個10年,更要推上第一線,扮演台灣軌道工業的領頭羊。 台灣高鐵通車營運10年時間,一路歷經營運虧損、財務改革,現今運量穩健提升,完成上市目標。高鐵完成財改後,泛公股持股占比超過6成。 董事長江耀宗接任時,就提出要打造全民高鐵,透過全線12站串起西部走廊交通動脈,帶動城鄉發展。而大股東交通部也期望高鐵能結合台鐵,共同連結、推廣南投集集支線。這次,高鐵則要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帶領軌道業者與廠商,做大台灣軌道工業版圖。 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高鐵積極強化自主維修能力,訂下短中長期規劃,除了持續累積維修經驗外,並開出未來10年的本土化採購金額將達170億元,5年目標則是要提升軌道零組件自製率至30%。 針對車輛、號誌、通訊、軌道電力及場站機電等系統,陸續提升自主維修能量,經過10年時間,自主維修比率已超過8成。像是列車維修中最重要的「轉向架檢修」(BI),以及「全面性檢修」(GI)兩大維修項目,已能夠自主完成,但整體而言,由國內廠商所製造的零組件占比仍不高,自製率約15%。 高鐵營運長陳強表示,目前與高鐵合作進行替代性開發的廠商共有88家,相較於原廠採購,對維修成本有很大效益,因此希望將相關需求盤點出來,目標要在5年內提升零組件自製率,由現在的15%提升至30%。陳強舉例,高鐵列車輛零組件向原廠採購,原先規劃6年需要花費16億元,但透過中科院的技術協助與廠商合作,將維修費用大幅減少至4億元,對於成本與庫存降低效果相當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