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催經就不來、經期間隔長,中醫師教按「4穴位」調月經! 這1類型喝巧克力恐致反效果

 

月經是女性患者最常見的困擾,門診常遇到患者來診詢問「月經原本都在月初,但後來變月中或月底,是不是不正常?」、「原本應該昨天要來月經的,今天沒來是不是要催一下?」

  

怎麼判斷月經失調?

 

以見紅當天算生理週期第一天,正常排卵的週期約21-35天,來經約3-7天,但各人狀況不盡相同,只要週期差異在7天內都算合理。中醫師楊舜雯指出,由於月經的形成需要由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等多種內分泌運作而成,並與子宮體有關,故舉凡「日期」、「經量」、「經色」、「質地」異常變化都屬於月經失調。

「以前經量都很多,現在越來越少是不是要更年期了?」女生三十多歲後無論生育與否,常出現經量逐漸減少的情形,但只要前2-3天量足夠即可。生理期經血總量約30-50ml,若是用月亮杯會計算得更清楚。

 

 

濕熱型

而經血質地若出現黏稠、血塊大於50元硬幣大小,或是顏色特別鮮紅,表示身體濕熱,這類患者經痛喝巧克力是會引起反效果的。

腎陽虛型

若經期間隔拉長,且點滴量少、顏色淡紅,四肢冰冷或容易疲倦腰痠者是屬於腎陽虛,會影響到後續受孕的機率。

脾氣虛型

若是因減重斷食導致氣血生化不足,頭暈或腹瀉軟便者屬於脾氣虛。以上虛證應以補養為主。這些患者常出現不催經就不來,甚至打了催經針還不來,此時就像水庫沒有水,應以養水位為主,水位到了自然就會洩洪了。

熱症

另有一種月經滴滴答答超過十天,量好像終於少了一點,但緊接著量又變多了,沒完沒了真是惱人。這有些是屬於虛證,氣虛無法收澀,但更多見到的是屬於熱症,例如:熬夜晚睡,又喜歡吃烤炸辣等燥熱之物,造成虛火旺。若是BMI值過高,對卵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容易導致排卵異常,包括經血量異常、月經沒來,或合併出現多毛、痘痘變多等情況。

 

 

穴位保健按摩 4位置力道別過重

 

用指腹或掌心在穴位上繞圓按揉,力道適中不可過重。

 

氣海: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1.5寸處。

歸來:下腹部臍中下4寸旁開2寸處。

子宮穴:下腹部臍中下4寸旁開3寸處。

三陰交:婦科要穴,位於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以上穴位使用三伏三九貼效果更佳,能改善子宮虛寒、經痛、月經不規律等症狀。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資料來源:馬光醫療網

延伸閱讀:
·月經滴滴答答只有一點點「10種可能性」曝!小心是癌 醫喊快做「這件事
·月經沒來卻出血? 婦科醫揭「2種可能」別慌:出現1情況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