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長者高風險!變異株竄起疫情捲土重來 專家示警「4族群」重症風險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何美鄉表示,現在疫情已進入兩個大流行之間,應加強偵測、診斷及控制疫情。(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何美鄉表示,現在疫情已進入兩個大流行之間,應加強偵測、診斷及控制疫情。(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疾管署更預估這一波疫情將提前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立委陳菁徽與立法院厚生會今(28)日舉辦「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專家提醒,雖新冠整體死亡率大約是千分之一,但隨著病毒變異株不斷浮現,60歲以上、有慢性病、懷孕婦女、弱勢族群者等是重症危險族群,應該要加強照護。

近日新冠肺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各大醫院及診所的患者明顯增加。根據疾管署統計,上週(6/18至6/24)新增817例本土以及40例死亡,較前一週新增624例,全台醫院和醫療院所都明顯發現病患增加;目前我國流行變異株以占62%的JN.1為主,其次是KP.2的18%。疾管署預估,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將提前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

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示警,「4族群」有新冠重症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示警,「4族群」有新冠重症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該公聽會今日下午邀請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健保署等政府部門,以及專家代表和病友團體,分享疫情最新變化、醫學實證並檢討相關防疫政策方向,最終彙整政策建言作為衛福部施政參考。

中研院副研究員何美鄉指出,現在疫情已經進入interpandemic階段,也就是兩個大流行之間,應該要建立起One Health運作機制,加強偵測、診斷及控制疫情,以達到能夠整體思考人、動物、生態環境健康公約數為目標。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院的陳秀熙教授分享,後疫情智慧防疫系統包含三大層面:人民安全、國防安全,以及政治實體。

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表示,在與新冠共存的時代,多數人都接受過3劑疫苗,整體死亡率大約是千分之一、已經很低,但隨著病毒變異株不斷浮現、突變速度快,60歲以上、有慢性病、懷孕婦女、弱勢族群者等是重症危險族群,應該要加強照護。

他建議,高風險族群若有若有發生呼吸道症狀、或疑似感染跡象,5天內應該要做2次快篩,不能因為一次快篩就排除,篩陽後盡速就醫,投以抗病毒藥物。

立法院厚生會今舉辦「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邀專家病友團體分享疫情變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立法院厚生會今舉辦「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邀專家病友團體分享疫情變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台灣雖然不是WHO的成員,但我們不能置身事外,考量到今年上半年台灣新冠死亡人數依然高於流感死亡人數,可以參考國外經驗,建立防疫物品備存政策,以及美國CDC新冠病毒數據追蹤器,連住院、急診就診、死亡、疫苗的覆蓋、疫苗的有效性、境內外變異株的檢測、長新冠都有做追蹤。

中醫大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提醒,疫情期間相關感染管制,造成每間醫療院所焦頭爛額,無論是專責病房量能超載等,未來政府應依照各級醫療院所的醫療量能的不同,制定病床監控機制。

立委陳菁徽總結,衛福部應該建立常規快篩治療,以及快速取得藥物的SOP,以降低疫情重症前往醫院的病患,避免現在醫護人力不足,關病床問題雪上加霜。第二也會在提案關心預算的編列,請行政院能研擬後疫情的專款支應,以便應對沒有指揮中心的各種情況。

針對會中各界建議,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回應,衛福部資訊處已向行政院提報計劃,希望把電子資訊跟系統都串連做更好,資訊更暢通。而各界非常關心的醫療體系的財務部分,衛福部跟行政院也正努力的檢討中。周更表明,最有彈性的防疫作業,要靠有一筆基金可以用,目前在爭取,也透漏正跟健保署努力給我國感染科醫師更好的保障。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吳秀梅將卸任!陳時中坦言有傳line:食藥署不好做「服務7年她有貢獻」
他血便1年誤以為痔瘡 醫肛門指診竟直腸癌3期:示警「4症狀」快檢查
疫情升溫!本土M痘+6「今年已增16例」疾管署曝「這國」個案暴增
通訊診療辦法247萬人受惠、加碼兒童發展篩檢 衛福部7月上路新制一次看

看更多相關新聞
新冠「天選之人」失守 專家:全台逾9成已染疫
上周新冠死亡40例 醫建議「60歲以上戴口罩」
國內M痘疫情也升溫!今年已增16例 疾管署曝澳洲病例暴增
第六波疫情攀升!七月中旬估破10萬確診 3百萬快篩免費領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全家、OK超商重新開賣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