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行程、不帶手機、不打卡⋯「軟旅行」是什麼?為何全球快速竄紅?

「#softlife」這個標籤在TikTok上已累積超過 31.2 萬則貼文,觀看人次更突破10億,顯示現代人對放鬆和自我照顧的渴望。

什麼是「軟生活」?

「軟生活」這個概念起源於奈及利亞的KOL和黑人女性,她們致力於打破社會認為黑人女性必須堅強無懼、隨時準備應對所有挑戰的刻板印象,更強調平和、減壓,相信自我照顧是一種權利,而非特權。

這個生活方式迅速風靡全球,成為人們對抗「拚命文化(Hustle Culture)」的有力回應。

然而,軟生活不僅停留在日常居家,也進一步延伸到旅行中,變成「軟旅行」,一種強調真正讓人重獲平衡與內心平靜的旅遊方式。

軟旅行的真正意義

心理健康顧問麥金堤(Willow McGinty)表示:「簡單來說,軟旅行就是在一個讓你能遠離日常生活壓力的地方,好好享受你所需要的休息。」

與傳統的緊湊行程不同,軟旅行不鼓勵趕行程或匆匆打卡景點,而是讓旅行者按照自己的節奏,優先考慮內心的需求與喜好。

有些人會選擇在異國城市隨性漫步;有些人會在森林裡冥想並充分放鬆身心;有些人會在海灘上曬太陽並閱讀,總之,關鍵是充分放鬆身心。

據彭博報導,希爾頓酒店最新調查的旅遊趨勢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簡單和自發性的旅行體驗,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旅行者計劃將自我發現或心理健康作為休閒旅行的一部分。

如何策劃一次完美的軟旅行?

如果你想計劃一次屬於自己的軟旅行,不妨先將其視為一次自我照顧的評估。

McGinty建議,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考慮,比如精神、職業、身體、社交與心理需求,「評估哪些方面需要一些支持,並圍繞這個需求計劃你的旅行。」

Advantage Behavioral Health 的首席醫療官帕帕博士(Andrea Papa)則提供了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等到達海灘後再安排活動、不設早晨鬧鐘、漫步在新城市或在咖啡館悠閒的觀察路人。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1. 少即是多
別讓行程塞滿活動,專注於幾個真正感興趣的體驗,並留出時間隨性探索。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樣你才能享受更深刻的旅行體驗。

2. 親近大自然
選擇自然環境作為旅行目的地,被研究證實能幫助減少壓力。

3. 允許自發性,給自己寬鬆的時間表
不要設置嚴格的時間限制,讓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發現新事物。或許你會意外遇見一個迷人的街頭藝術表演,或發現隱藏在小巷裡的美食天堂。

4. 傾聽你的身體與想法
如果感到疲倦,就讓自己休息;如果想冒險,就去探索。旅行應該是療癒和充電的機會,而不是另一場壓力測試。

5. 數位排毒
關閉手機的通知,不要再擔心工作,收起手機,別為了拍網美照而分心,反而錯過了眼前的美好。

6. 做適合自己的事情
每個人放鬆的方式都不同,找出你最喜歡、最適合你的活動。

資料來源:Forbeshuffpost彭博Luxurious Magazine

核稿編輯:林易萱
責任編輯:林思妍

看更多商業周刊內容
花2萬5千元買「無智慧手機」?Z世代掀數位排毒風潮
中年人的旅行要睡得好、吃得飽,一定要「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中年人的旅行要開心,一定要學會「各取所需,誰也不勉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