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開刀!她當7年幼兒園老師換來「聲帶長繭」 治療師曝復健方法

記者葉韋辰/台北報導

練習前置共鳴首先需將手放在鼻腔上,發出「ㄇ」的聲音,感受鼻腔的震動。(圖/彰化醫院提供)
練習前置共鳴首先需將手放在鼻腔上,發出「ㄇ」的聲音,感受鼻腔的震動。(圖/彰化醫院提供)

▲練習前置共鳴首先需將手放在鼻腔上,發出「ㄇ」的聲音,感受鼻腔的震動。(圖/彰化醫院提供)

35歲的幼兒園老師蕭小姐,因長期說話導致聲帶長繭,聲音常沙啞,甚至有時發不出聲音。經過就醫確診後,她選擇進行嗓音復健,並逐步調整為「前置共鳴」的說話方式。1個月的復健後,蕭小姐的聲音逐漸恢復正常,不再經常失聲。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提醒,長期需要說話的人,特別是老師、攤販等職業,應注意聲帶保養,避免過度用聲造成傷害。

蕭小姐表示,她擔任幼兒園老師已有7年,平時需頻繁與孩子互動,講故事、唱歌、戶外活動都需要她大聲說話。由於孩子們的吵鬧聲經常需要她提高音量,因此聲音在下班後變得沙啞。2個多月前,她的聲音狀況愈加嚴重,甚至一度失聲,並伴隨喉嚨劇痛。儘管服用了多種喉糖和藥物,但情況並未改善,最後選擇就醫檢查,確診為聲帶長繭。

醫師提供了兩種治療方案,包括手術移除聲帶繭或進行復健。蕭小姐選擇了復健,並被轉介至語言治療師進行嗓音調整訓練。語言治療師顏婧縈解釋,聲帶長繭的主要症狀是聲音沙啞和發聲困難,這些問題多由長時間喉嚨用力說話所引起,若不改善發聲方式,手術後依然可能復發。因此,她鼓勵患者進行嗓音復健,改變說話方式。

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提醒若不改善發聲方式,手術後依然可能復發。(圖/彰化醫院提供)
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提醒若不改善發聲方式,手術後依然可能復發。(圖/彰化醫院提供)

▲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提醒若不改善發聲方式,手術後依然可能復發。(圖/彰化醫院提供)

復健的過程中,蕭小姐學習如何放鬆肩頸肌肉,並透過吹水運動來減輕聲帶壓力,進而改善發聲效率。顏婧縈指出,傳統說話方式常依賴喉嚨用力,這會加劇聲帶疲勞。為了減少聲帶損傷,她建議患者採用「前置共鳴」的說話方式,即利用口腔前部來發聲,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對喉嚨的壓力。

顏婧縈進一步說明,前置共鳴的練習方法簡單,首先需將手放在鼻腔上,發出「ㄇ」的聲音,感受鼻腔的震動,接著進行語詞練習,從「ㄇ」開頭的詞彙逐步延伸至其他詞語,最終達到自然前置共鳴的發聲方式。

她強調,日常保護聲帶非常重要,特別是從事老師、攤販、業務員、導遊等職業的人士。除了採用前置共鳴外,還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適時補充水分,並減少大聲吼叫。此外,適度運動以提升肺活量,保持健康的發聲機制,也是保護聲帶的有效方法。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挖呀挖老師」親媽罕亮相!51歲模樣太凍齡...網暴動狂問:有男友嗎
獨家/被撞瀕臨腦死…強制險200萬不夠醫藥費 保險達人:該修改了
3年2.2萬名嬰兒「1成是第2胎」國健署端好康:人工生殖補助年齡無下限
西門町鬧區藏春色!主打「客製化」驚人價碼曝光 警逮21人全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