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排名 亞洲港口表現名列前茅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世界銀行(World Bank)公布最新港口排名,表現較優的港口:中國大陸上海洋山港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阿曼(Oman)的塞拉萊港(Salalah)保持第二名,摩洛哥的丹吉爾地中海港(Tanger-Mediterranean)排名第四;哥倫比亞卡塔赫納港(Cartagena)升至第三位,在整個榜單中,部分港口表現出強勁的進步,像是馬來西亞的丹絨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躋身前五名。

World Bank從這項統計發現,東南亞港口持續在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全球許多大型貨櫃港口排名要低得多,顯示貨櫃港績效指數須找出需改進的面向,使貨櫃港在全球貿易中得以發揮的關鍵作用。

世界銀行首席運輸經濟學家漢弗萊斯(Martin Humphreys)分析,儘管COVID-19疫情大流行及其後果帶來的挑戰在二○二三年進一步緩解,但貨櫃運輸仍是一個不可預測且不穩定的行業,主要港口需投資於韌性、新技術與綠色基礎設施,以確保全球市場穩定與航運業的可持續性。世界銀行表示,此一報告主要在協助確定需加強的領域,這些領域不僅有利於航運公司,且對各國政府與消費者都有幫助。

這項統計針對「港口表現」,在中國大陸以外貨櫃港中,新加坡排名最高(排名第十七);安特衛普(Antwerp)排名第七十六,鹿特丹(Rotterdam)排名第九十一,漢堡港(Hamburg)排名第一百二十一,菲利斯杜港(Felixstowe)排名第一百八十二。這份報告認為,高效、高品質港口基礎設施能促進對生產與分銷系統投資,促進製造業與物流擴張,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收入水準,因為高效的貨櫃港口至關重要,是成功出口導向的成長策略先決要件。

這項報告是採用兩項標準,要求一年內停靠至少廿四次港口,既使用統計技術分析,也使用增加專業知識與判斷水準的實用方法,這確保在靜態情況下反映實際連接港口的效能。

這些數據包括對十八萬二千艘船舶停靠站、二點三八億次移動及大約三點八一億TEU進行分析,一百個港口排名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