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七月登場 習近平的經濟路線是什麼?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底召開會議,受到外界矚目的是,確定將在今年7月舉辦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原定應當在去年10月舉行的三中全會,延宕至今已超過半年之久,什麼原因導致?眾說紛紜,尤其是在習近平在2022年底破例延任後,中共內部爆發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例如前外交部長秦剛消失、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去職、火箭軍備貪腐整肅、前總理李克強離奇身亡等,習近平第三任期的第一年顯得不平靜、也不尋常,而按往例應當聚焦經濟課題的三中全會也沒有如期召開,有的說法是習近平要打破常規、樹立威信,但大多觀點都指向是中共內部所致,換言之,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確實遇到了問題。

以習為核心的經濟路線是三中全會主調
 
當然,從這次中共政治局會議的決議來看,三中會已排上議程,這意味著習近平將會透過三中全會來指示且錨定中國的經濟發展路線,倘若從延宕的不確定性來看,表示習近平大致已排除傳聞質疑中的障礙,否則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而在過去半年的醞釀當中,習近平也提出一些具經濟意涵的概念,包括新質生產力、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發行特別國債、社會政府資本合作新機制等,顯然,習近平也是窮盡所能的堆疊填補一套屬於習天下的經濟戰略,事實上,中國內部也多是跟風,這除了是一種服膺於權威的慣性之外,同時也反映出貫徹及鞏固習近平的政權統治地位,進而形塑出可以進入三中全會的底氣。
 
按常理,中共二十大將會在年底時召開四中全會,依過去四中全會的運作慣例,主要是涉及「黨建」,倘若如期舉辦,勢必會強化「以習近平為核心」與「黨中央領導」的連結,這從之前中共幾次重要工作會議中便可窺知,如何貫徹所謂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可能會是四中全會的重點;從習近平鞏固權力地位的看重程度,四中全會針對黨建的方向,關係到習近平2027年後的延任佈局,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在既定的中共政治議程,半年內要完成三中全會及四中全會,而且三中全會必須先完成過場,那麼「經濟路線」必須扣合黨建工作,這可能是習近平的戰略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跟經濟體制改革有關。

三中全會七月召開 仍難解決中國經濟困境

那麼即將在7月登場的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將可能提出的經濟路線重點是什麼?這次中共政治局會議中也再度提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顯然如何克服國內經濟低迷的問題,以及展現面對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能耐,會是習近平驅動「雙循環」的兩大難題;換言之,推動「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就是強調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的相互作用,那麼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而這跟投資減少、消費乏力、生產過剩等經濟動能不足的現象有關,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的概念,就是不再追求高速的經濟成長目標,顯示中共對現實的妥協,同時代表中國經濟已下滑的事實。

此外,三中全會將會強調「風險」的問題,特別是在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市場等面向上,會強化政府的角色與作用,以及確保社會穩定發展,尤其經濟下滑可能引發的社會衝突,恐怕會揭露習近平聲稱「全面脫貧」的假象。事實上,中國房地產有爆發泡沫化的可能性,甚至引發系統的金融風暴,習近平的「房住不炒」陷入兩難,要消化現存的住房存量,又必須解決爛尾樓,倘若推動保障房或社會住宅,將可能讓房市復甦的目標遙遙無期;不僅如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也是習近平頭痛的地方,雖然採取特別國債的手段,但只是左手換右手,實質的債務問題依舊存在,關係到政府財政及金融工具,地方動能不足將衝擊整體經濟發展。

中共政治局會議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列為二十大三中全會的重大戰略佈局,背後意涵可能有二,首先,習近平的區域發展重點放在長三角地區,甚至直接點明上海市作為區域核心的角色,其中,中央的「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具統籌協調的地位,顯示由上至下的區域發展特性;第二,習近平希冀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發揮中國經濟成長的引擎作用,一方面能引領國內經濟、消費、市場發展,另一方面藉此對外展現開放及吸引外資的用意,特別是上海連結國際的角色。總而言之,習近平必然會在三中全會立定經濟發展戰略與路線,但仍難以解決中國目前的困境。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拜登對印度「仇外心理」評論 印度外長拒絕接受
美國全面封殺TikTok進入倒數計時 TikTok以拖待變?
中國車企資訊戰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