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75周年國慶》央視力推這部紀錄片 意在宣示「解放台灣」之意?
10日1日為中共建政75周年國慶,官媒央視自9月30日開始力推「獻禮」紀錄片《三大戰役》。1948年至1949年爆發的「三大戰役」,是國共內戰決勝階段,其中平津會戰打響之後,北平守軍傅作義部隊接受改編,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在台海形勢嚴峻之際,中共官媒推出《三大戰役》紀錄片,是否亦隱含宣示「解放台灣」之意?
據央視介紹,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該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的紀錄片《三大戰役》於9月30日正式播出。該片以真實影像和原始文獻為基礎,透過採訪專家和戰爭親歷者,用地圖展示、情景再現等手段,紀錄片《三大戰役》全景式展現了遼瀋(台灣稱「遼西」)、淮海(台灣稱「徐蚌」)、平津三大戰役的戰爭歷程,從更為廣闊的視角出發,解讀三大戰役的重大歷史意義,回答: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最終贏得勝利,建立新中國?
央視指出,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期間,解放軍取得的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不僅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歷史轉折點,也奠定了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堅固基礎。紀錄片《三大戰役》以清晰的歷史講述,深入的戰略剖析,鮮明的人物刻畫和飽蘸濃情的紀錄語言,用大量真實史料,展現了戰爭帶來的血與火的考驗,深刻揭示了和平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
央視表示,紀錄片《三大戰役》創作團隊在大量閱讀歷史素材、遍訪有關親歷者和專家學者以及長時間實地拍攝的基礎上,確定了該片的思想主題、核心結構和敘事方式,最終完成了這部由《四戰四平》、《塔山之戰》、《血戰徐東》、《平津初戰》等12集內容組成、單集時長25分鐘的大型紀錄片作品,從戰爭決策、戰略戰術、國際形勢、戰爭進程、民心向背等多面場景,生動再現三大戰役的信史面貌。
央視強調,「莫忘來路之艱辛,才更能明晰今人之使命。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的決勝階段,也是中國革命的光輝一頁。」據了解,三大戰役是中共在戰略進攻階段與國軍主力進行的戰略決戰,歷時4個多月,殲滅國軍143個師,連同地方部隊共154萬人。至此,戰爭第3年7個月的作戰,國軍被殲232萬人,使國軍精銳部隊喪失淨盡,大大加速了國共內戰的進程。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