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沒殺過功臣的帝王卻遭滅族!世上再無此姓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秦始皇是「唯一」沒有殺過任何功臣的君王。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很多有大功勞的臣子在幫助君王平定天下之後,就會被君王狠心殺掉,以除後患。有一位皇帝是「唯一」沒有殺過任何功臣,甚至一直保持著與大臣們的良好關係。但這位皇帝最終竟然慘遭滅族,至此他的姓氏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上。
這位皇帝就是秦始皇,始皇帝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童年的經歷十分曲折。曾作為秦國質子押在邯鄲,幾經波折後回到秦國,十三歲時才被立為秦王。繼位之後也不過是個傀儡,直到二十一歲後撥亂反正,掌握大權。
西元前230年,嬴政開啟了統一六國的旅程。這場浩大的統一工程,離不開眾多能臣良將的鼎力相助。
王翦以六十萬大軍橫掃南方,攻破了盤踞數百年的楚國。蒙恬率軍北上,抵禦匈奴,興建萬裡長城。李斯運籌帷幄,設計出富有遠見的郡縣制度。這支強大的團隊,讓秦朝在短短十年間就完成了統一大業。嬴政深知,這些功臣的忠誠和才幹,是他得以成就霸業的關鍵。
在統一戰爭中,每一次重大戰役都凝聚著嬴政的深謀遠慮。以攻楚之戰為例,在派遣王翦率軍南下之前,嬴政做了長達數月的戰前準備,而在王翦臨行前,嬴政親自為其送行,並授予特殊軍權,允許其在戰場上全權處置軍務,不必事事請示。
這種充分授權的方式,讓將領們能夠根據戰場情勢隨機應變,大大提高了軍事行動的效率。同時,李斯主持的內政改革也有條不紊地進行,為統一後的治理體係做充分準備。
新的官制、法律、度量衡標準等一系列制度改革,都顯示嬴政對於帝國未來的清晰規劃。這種軍政雙軌並行的策略,成為秦朝快速統一的重要保障。
秦始皇在登上皇位後,卻沒有做出卸磨殺驢的事,而是給那些功臣封官賞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秦始皇在他還沒有成為皇帝時,就與自己的那些臣子同甘共苦。
成為「千古一帝」後,嬴政依然對那些曾經的功臣非常重視,而他們幾乎都得到了善終,這些從王翦和李信的身上就足以得到證實。
無奈後期的秦始皇,傾心於玄黃之術,相信丹藥可以讓人長生不老,便廣集天下術士為其煉製仙丹。只可惜秦始皇當時吃的丹藥,大部分都是由重金屬凝練而成,不僅無法延年益壽,反而會導致重金屬中毒。久而久之,秦始皇身體逐漸呈現病態,最後暴斃而亡。
▲秦始皇。(圖/翻攝百度百科)
秦始皇死後,本應是嫡長子扶蘇繼承皇位。可惜宦官趙高素來與扶蘇不和,於是他便攛掇當朝宰相李斯,偽造詔書逼死了扶蘇。
胡亥極其寵信趙高,幾乎把所有的政事都交予趙高代為處理,但趙高卻將秦始皇為後代打下的江山弄得支離破碎。這導致朝堂之內人心惶惶,朝堂之外民心怨憤,而且在趙高的煽動下,胡亥為防止大權被他人覬覦,便在眾人的慫恿下,對他的兄弟姐妹伸出了魔爪。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一共有33個孩子,史冊只記錄了4個名字,胡亥是第18子。聽信趙高諫言的他,除了兄弟姊妹,連子侄輩的人也盡數被殺害。
朝堂之上那些敢於諫言的大臣們,也在趙高的諫言之下死於非命,其他朝臣看到這般光景皆不敢言。而且胡亥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猛施暴政民不聊生。
積怨已久的大秦朝搖搖欲墜,直到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秦土崩瓦解。最後胡亥也落得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秦朝隨著胡亥的死亡徹底結束了。
而贏姓族人,原來仰仗大秦的庇護,作威作福魚肉鄉裡。如今伴隨著秦朝滅亡,他們並沒有倖免於難,而是被曾經壓榨的人們終結了性命,自此贏姓一族隕落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更多新聞:孫中山為何從來不自稱「孫中山」?也從來沒用來簽過名?
更多新聞:令妃剛生完孩子乾隆就強行寵幸!屍骨出土曝死因:難怪不敢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被閨密騙到緬甸失聯!傳訊男友「他們有槍」:我可能要死了
孫中山為何從來不自稱「孫中山」?也從來沒用來簽過名?
面試官:怎麼移動一根火柴使1+5=81?他3秒答出被錄用
孫安佐被暴打後大轉變被疑「入邪教」?驚吐:網友愛拿我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