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匈關係升級! 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一次看懂

陸匈關係升級看大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圖為9日習近平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會談。(圖/新華社)
陸匈關係升級看大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圖為9日習近平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會談。(圖/新華社)

[周刊王CTWANT]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於當地時間9日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稍早,習近平也表示要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發展。並與塞爾維亞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夥伴關係」成為中國外交「高頻辭彙」。如今已與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2023年統計,中國建立的「夥伴關係」已超過20種類型,其中「戰略夥伴關係」最為常見,中國對外關係中冠以「戰略」字樣的夥伴關係已逾80對,這些「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也存在差別。

匈牙利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1949年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2017年5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觀察者網報導,「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表述並非首次出現。2024年1月23日至25日,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訪中期間,中國和烏茲別克發布《關於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準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製」的獨特性。

以「戰略夥伴關係」為例,若前面冠以「全面」二字,意味著這種夥伴關係涵蓋面更加廣泛,包括政治、經貿、安全、人文和國際地區事務等各個領域,顯示出雙方對彼此關係更高層次的認可和追求。

「全天候」則表明雙邊關係能夠經受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是以高度政治互信和友好感情為基礎的一種「鐵桿」情誼,不僅意味著雙方各領域合作廣泛深入,在國際地區事務中也相互支援,共同進退。

項昊宇將中國的夥伴關係分為5個類別:

一般性夥伴關係,如牙買加、芬蘭等;

冠以「全面」或「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等;

一般性戰略夥伴關係,如印度、韓國、加拿大、烏克蘭等;

冠以「全面」「全球」「全方位」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俄羅斯、越南、泰國、德國、英國,以及東協、歐盟等;

冠以「全天候」「永久」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與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例如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俄早在1996年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戰略協作」與「戰略合作」一字之差,內涵卻有不小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2013年曾解讀道,「戰略合作」意為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在軍事和戰略方面合作,並在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戰略協作」指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在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

中國的外交關係中,還有一些未提及「夥伴」,例如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2013年),與土耳其的「戰略合作關係」(2010年)等。

此外,中國與日本先後在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發表《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

項昊宇指出,作為國際關係中的一個概念,「夥伴關係」表明了雙邊關係發展的總體水準,但並非區別關係好壞的唯一標準。建立了「夥伴關係」的國家之間也存在矛盾分歧,沒有建立「夥伴關係」的國家之間也可以開展廣泛的交往合作。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母親節老公訂餐廳「帶孩子去陪媽媽」 狠嗆:妳可以自己過…人妻徹底心碎
富千金送名牌包…被男友媽拿去網拍氣炸 抱怨竟挨嗆:不懂百姓的苦
王力宏成史上最短命代言人 他被解約求償9千萬勝訴:謝法院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