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賣小哥」平均月領約 28 K 新台幣,「誰還想去工廠上班?」

作者:林士清 /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外賣小哥」的崛起,正反應著、也逐漸改變著今日中國,各大小城市的生活形態及消費習慣。

單以北京的五道口、中關村一帶來說,如今在大型商場之外時常可見大量的「外賣小哥」群集,穿著形形色色的外套(代表不同的外送服務廠商),流利地使用 3C 通訊設備及軟體,接訂單、等生意。

只要線上客戶透過 APP 下單訂了餐飲或商品,他們就立刻以飛快的速度騎著機車或電單車趕到店家,並分毫不差地外送到客戶的指定地點。

整個過程對外賣小哥們而言,其實十分緊湊刺激:因為客戶下單的那一刻,平台網站就已透過大數據計算出下單、取貨、送貨、拿貨所需的具體時間。而客戶能不能在時間內接到外賣小哥的電話且順利拿貨,往往就決定了這個平台和外賣小哥個人的評價。

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外賣」更早已是服務的重要一環:

對廠商和平台來說,不只服務速度分秒必爭,有時一個服務好又外型帥氣的外賣小哥,甚至還能在互聯網上引發熱搜,成了免費廣告。至於對外賣小哥們而言,服務周到客戶給一個讚評,可以累積該外賣小哥的「信用點評」;外賣小哥服務不周或時間耽擱遭到客戶一個差評,則恐怕影響月底的薪資考評。

「外賣小哥」背後,串起龐大的產業鏈

外賣小哥背後所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龐大,當中最關鍵者還是串連實體經濟及虛擬經濟的互聯網平台,外賣小哥如今早已不僅是送餐飲,甚至連鮮花、蔬果、蛋糕、藥品⋯⋯等各式商品,只要客戶有需求,透過 APP 下單都能外送。

即時的外送服務,可適當地補足城市地區零售不便的遺憾,甚至創造一波外賣服務業的生力軍。

身穿各種顏色外套的外賣小哥,騎著機車、電單車不斷穿梭於城市街道,這一個個「色彩鮮明」、爭分奪秒的騎手,構成一幅有趣的今日中國城市特色景緻。

不過,外賣小哥騎車時不遵守交通規範、搶快造成交通事故,或是運送品質不穩、服務態度不佳,也是經常為人詬病的問題。

從整體來說,如今在一個個外賣小哥背後,串起的是無數餐飲、零售業者和網路、電商平台的巨大產業鏈,而「外賣小哥」這個工作,也成為近年中國大陸人數成長最快的職業之一。

2015 年,為中國「外賣產業」剛蓬勃發展的起始年:當時美團的外賣 / 外送騎手人數僅為 1.5 萬人;但到了 2018 年底,日均活躍騎手人數已接近 60 萬人;而另一家線上訂餐外送平台——餓了麼旗下「蜂鳥騎手」的註冊人數,更早已突破 300 萬人。

「外賣小哥」從哪裡來?

外賣小哥的人數為何會越來越多,又為何成長得如此之快?他們先前從事哪些工作?頗值得進一步探究。

按「美團點評研究院」發佈的《 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 》,為上述疑問提出了解答:

研究報告顯示,美團外賣小哥的平均薪資超過 6200 元人民幣(約 28 K 新台幣);當中「正職小哥」的薪資超過 8000 元人民幣(約 36.7K 新台幣);連「兼差小哥」都能領到 4000 元人民幣(約 18.4K 新台幣)。

而外賣小哥的平均年齡在 35 歲以下,這些外賣小哥的前一份工作則分別為「去產能產業工人(即俗稱的「下崗工人」)」( 31% )、「餐飲業從業人員」(16% )、「個體戶 / 小生意人」(13%)。

由於薪資相對更具吸引力、加上能夠在大都市而非郊區工廠中工作生活,在中國,正有大量的年輕基層勞動力,快速湧入城市,轉行當起了外賣小哥。

「去富士康當產線工人,不如當外賣小哥」?

上述的情況,恐怕也直接造成了傳統的製造業工廠出現「招工荒」:大量年輕人逃離傳統的工廠與流水線,前往大城市地區正欣欣向榮的外賣服務業。

製造業的缺工問題,與外賣從業人員就業興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根據東莞市人社局公佈的 2019 年東莞市企業「春節後用工需求」,顯示共有 800 多家企業春節後將空缺崗位近 10 萬;但 5 年來東莞市的蜂鳥騎手數量增長了 31 倍。

筆者從中,似乎看出某種帶有因果關係的解釋:青壯勞動人口紛紛往互聯網產業走,致使傳統的工廠製造業招不滿人。

中國的網路論壇上,更有一段子是這麼嘲諷的:「有了XX網,誰還去富士康?」—— 2018 年富士康產線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為 6000 元人民幣,早已「跑輸外賣行業」;遑論普通的製造業工廠,根本給不出富士康這麼高的工資。(但當然,這樣的薪資是否足以在今日中國大城市中過上較原先為好的生活,就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方興未艾的趨勢,正在改變中國

而倘若把時間拉長一點,就會知道這個「外賣產業鏈」並不是橫空出世:其實早在 2012 年,中國的第三產業總產值已首次超越第二產業,且比重逐年抬升,服務業、零售業接合互聯網的發展,更造就了外賣小哥等相關勞動需求的蓬勃發展。

目前,全中國正式的快遞員總數已超過 300 萬人,加上近些年互聯網產業在生鮮配送、餐飲供應鏈等不斷的創新式破壞,未來對於外賣小哥所需勞動力,只會更多。

至於外賣小哥蓬勃發展所帶來的交通亂象,以北京市政府來說,已陸續出台不少管制性政策,例如:電動車需要掛牌才能上路、禁止外賣小哥在騎車時使用手機、禁止在街道或人行道內亂鳴喇叭⋯⋯等,部分校園地區甚至禁止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進入。

不過即使如此,在北京市海淀區廠房的正職工人、大樓的保安、自營業老闆、甚至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如今都在業餘時間去兼做騎手送起外賣。

外賣 / 外送服務在今日中國,幾乎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剛性需求,筆者最近算是親身體驗:我在春節過後提前返回北京,於宵夜時間叫了外賣,可是店家老闆來電表示:「現在外賣小哥都還沒回北京,不方便親自來拿的話,就只能取消訂單。」當時內心難免一陣惆悵。

其實作為清華、北大或其他海淀區求學的學生族群,日常生活早已非常依賴外賣小哥的服務。在各大城市中的無數消費者亦然。

可以預見,未來「外賣小哥」們的崛起趨勢將會持續,也將繼續改變著中國各大小城市的面貌。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中國「外賣小哥」的崛起:平均月領約 28 K 新台幣,「誰還想去工廠上班?」》,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台大學生遊中國,感嘆早已贏台灣很多」── 與其說這是中國與台灣之別,不如說是對「廣大」中國的片面個人觀察

是不是太貪心了一點?──在中國打拼的三口之家,我們的真心話

作者簡介:

台北出身、高雄長大、北京求生。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目前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班。

長年勤走北京、首爾、東京的東北亞路線,以及奔波高雄、香港、新加坡的東南亞路線,深知凡是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需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