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婚女海外求精 白種捐精者受青睞

精子銀行。(AFP)
精子銀行。(AFP)


法新社今天(6日)報導,看著一頁頁的孩童照片,小官珠(Xiaogunzhu,譯音)被一張法國裔愛爾蘭男孩的照片吸引了,他有著一雙微笑的深藍色眼睛。

只要孩子不要丈夫

不過,小官珠並不是在欣賞愛人的家庭相冊,而是在流覽一份可能的精子捐獻者目錄。39歲的她是中國富裕的單身女性之一,她們在找的是孩子,不是丈夫。

中國的未婚女性大部份無法取得精子銀行、以及體外人工受精技術(IVF),這迫使她們尋求國外的選擇。

為了選定的對象─美國加州一家精子銀行的編號14471捐贈者,小官珠飛往美國展開第一輪的治療。

為了避免負面關注,這名中國女性使用她的部落格名稱「小官珠」。她表示,有許多女性不婚,因此可能無法完成這個基本的生物使命,但如今她覺得另一條路已經開啟。

小官珠的寶寶如今已經9個月大了,名字叫做奧斯卡(Oscar),這是一個有關法國革命的漫畫中角色,也是對捐贈者法國血統的認同。

中國不婚女往國外求精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的結婚率過去5年來下降,去年每1千人中只有7.2人結婚。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杜先致(Sandy To)說,受過教育的專業女性在尋找配偶時面臨「歧視」,因為她們的男伴對於接受另一半的教育或經濟成就有困難。

但許多人認為,不論是努力尋找伴侶,或是保持單身,都不應該阻撓她們發揮的母愛。

小官珠認為,父親是不必要的。她自己的父親對她嚴加控制,而且經常生氣,這使她對傳統家庭結構的看法變得模糊。「為何每個人都認為小孩子會問:為什麼我沒有爸爸?」

分析家預測,中國生殖服務的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1.5兆美元,比起2016年成長逾倍。然而,中國公民對海外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丹麥的國際精子銀行(Cryos International)還為此設立了中文網頁,並增添了會說中文的員工。而美國和歐洲的精子銀行則表示,他們的中國客戶人數也變多了。

然而,求精之路既不輕鬆也不便宜。

中國國家衛生部規定,精子銀行的目的是為了「治療不孕症及預防遺傳病」。這實際上禁止了非婚女性使用。

北京一家生育醫院的院長劉堅(Liu Jiaen,譯音)表示,「我們想幫助這些單身女性,但遺憾的是我們在政治上是受限的。」他稱這種限制是「可惜了」。

求精之路並不輕鬆

如果想透過外國的精子銀行懷有孩子,起跳價是20萬人民幣(2.85萬美元)。而且為了進行醫療程序,女性必須出國好幾趙,因為中國法律禁止人類精子進口。

此外,女性未婚生子也面臨歧視,在中國文化中,要生孩子還是得先結婚。

28歲的北京生殖權倡議人士愛倫.張(Alan Zhang,譯音)說,如果單身女性能夠取得精子銀行和相關技術像是冷凍卵子,那麼這是保障自己的生殖能力的一種方式。

她已寫了超過60封信給中國人大代表,要求他們推翻這項禁令,這是她所共同創立的非政府組織(NGO)─鼓吹非傳統家庭結構的「多元家庭」(Diversity Family)工作的一部分。

她表示,國家沒有做這些事,因此人們只好自己找路子。

在中國,捐贈精子必須匿名。但國際精子銀行提供女性可選擇的細節,像是頭髮顏色、孩童時期照片和種族背景。

住在中國西南部、同樣要求匿名的35歲單身媽媽凱莉(Carrie)說,如果妳選擇找捐精者,那麼精子本質上就成為一種商品。國際精子銀行要比中國來的更高度發展,而且「能夠符合消費者需求」。

白種人捐贈者受到歡迎

國際精子銀行的執行長利斯雷夫(Peter Reeslev)說,考慮到額外的選項,中國女性傾向選擇白種人捐贈者,一個可能的理由是中國以外的精子銀行擁有較少的中國捐贈者。

國際精子銀行的每900人中,只有 9名捐贈者確定為中國人。

美國精子銀行「加州精子銀行」(California Cryobank)每500名捐贈者中有70人自稱是中國人。

但專家表示,不論可取得的華裔或華裔美國人捐贈者有多少,女性仍選擇生育混血子女。

北京一位協助中國客戶與加州一家生育診所聯絡的臨床協調員習浩(Xi Hao,譯音)說,基本上,被選中的精子捐獻者大多是白人。

「多元家庭」的另一名創辦人詹瑩瑩(Zhan Yingying,譯音)說,她很少碰到有選擇中國人精子的母親。雙眼皮和白皮膚等特徵符合中國的美容標準。

凱莉說,在選擇捐精者之前,她並未特別考慮種族,但看了精子銀行準備的目錄後,她了解到自己偏愛外國人的身體特徵。如今她有兩個擁有一半丹麥血統的孩子。

至於小奧斯卡,小官珠說,在她的選擇中性格佔了最重要因素,因為這名捐獻者被列為「充滿喜悅」。

但在她的微博上,#混血寶寶的奧斯卡照片引起人們讚賞。她說,「我個人不在意膚色,我只關心眼睛要大,要長的好看。」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