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官方普查總數14.1億,增長率微降,老齡化「已成基本國情」

嬰兒

本周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

根據普查結果,以2020年11月1日為標凖時間點,中國總人口為14億1178萬人。此前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總人口已低於14億人,出現了「自1949年來的首次下降」。

相比上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結果,中國人口增加了7206萬人,十年間增長5.38%,年均增長率為0.53%。相比2000年至2010年,增長率下降了0.04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普查數據也反映出人口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老齡化已成基本國情。」

受訪專家預計,中國人口可能在2025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也將影響經濟潛在增長率,不過老齡化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機遇,比如醫療和養老服務需求的上升。

老齡化成中國「基本國情」

老齡化問題成為中國近年來持續面臨的挑戰。根據普查公報,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相比十年前,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寧吉喆表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值得注意的是,少兒人口比例在過去十年仍有所上升,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相比十年前上升1.35個百分點。公報稱這是因為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

不過,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首席分析師蘇月表示,開放二胎政策沒有改變中國生育率快速下降趨勢,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佔比(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將達到18%左右,相當於西班牙和挪威當前的水平。」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院易富賢的預測則更為悲觀。他認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生育率也會像歐洲或新加坡一樣下降,再加上長期計劃生育,導致中國人口下降速度將是斷崖式的,所以老齡化危機來得會更嚴重。

人口和經濟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65歲之間人口佔比)將減少7000萬,人口將在2025年前後達到峰值,影響經濟潛在增長率。

此前,中國社科院研究顯示表示,人口將從2027年開始收縮。世界銀行認為中國2029年人口開始負增長。

這一時間點恰好與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的時間窗口重合。

老齡化就像一個經濟體的慢性病,幹活的青壯年佔比越來越小,需要全社會供養的老年人佔比越來越多,造成養老金缺口擴大,社會負擔沉重,那麼年輕人自己生活已經不容易,就更不願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對不願消費,經濟活力減弱,社會陷入惡性循環。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表示,「作為一個傳統非移民國家,中國如何調動自身人口生育能力,彌補勞動力紅利的下滑,這是來自中國內部的挑戰。」

易富賢認為,因為人口問題,中國經濟規模有可能根本無法超越美國。

易富賢還表示,和發達國家不一樣,目前中國經濟就像一架飛機,還是在空中,但是突然勞動力不夠,就像飛機突然沒有燃料,這對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都會是一個災難。

會不會出現負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2019年初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人口會在10年後到達最高峰水平,之後出現負增長,到2065年,人口將減少到12.48億,回到1996年的規模。

報告指出,長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隨著不斷加劇的老齡化,會帶來不利的社會經濟後果。

「中國的人口負增長已經勢不可當,從現在開始亟須開展研究和進行政策儲備。」報告說。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分析師蘇月提醒,生育政策的調整一般要15-20年才能對勞動力供給產生影響,因此調整人口政策要有提前量。放開生育限制是政策選擇,但是政府同樣需要關注到結婚率的變化和初婚初育年齡的推遲。

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市場需要看到人口數據背後的豐富內涵。」蘇月舉例,老齡化進程加快也反映了人均壽命的延長,挑戰背後也意味著機遇,並對生產消費結構產生影響。企業需要增加智能製造的投資,以應對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的下降,老齡人口佔比上升將支撐對醫療和養老服務的需求,企業需要看到這一市場機會。

東亞難題

「老齡化陷阱」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東亞各個經濟體早於中國陷入其中。分析指去年以來的新冠疫情更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

日本是目前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2020年出生人口僅為84.8萬人,相比上一年再減1.7萬人,是該國1899年有統計以來最低值。

韓國、台灣、香港則同時在過去一年錄得首次人口負增長。

韓國統計部門公布,2020年出生27.6萬人,死亡30.8萬人,不僅新生兒數量減少10%,創下新低, 還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去年每位韓國婦女預期生育子女數降至0.84個,比2019年所創0.92個的歷史紀錄還要低。

台灣情況類似,2020年出生16.5萬人,死亡17.3萬人,同樣首次出現負增長。

香港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表示,2020年前11個月香港新生嬰兒數同比下降17%,死亡數字也是首次超過新生嬰兒數目。

發達經濟體中,生育率走低是長期趨勢和普遍現象。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原因可以歸結為工業化和現代化,使女性地位提升,需要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教育延後生育年齡,再加上城市化使房價高企,各項養育成本一路走高。多種因素共同促使生育率不斷下降。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院易富賢認為,這些問題在東亞表現尤其明顯,「由於東亞地區人口密度都很高,遠遠高於歐洲和美國,這導致房價高,但居住空間有限,生育成本非常的高。」

雖然與歷史數據縱向對比,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但橫向對比,依然有優勢。蘇月認為,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還是要慢於發達亞洲經濟體例如韓國,人口結構也將保有一定程度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