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法人員隨時查手機 打造監控大國用經濟陪葬

中國海關人員抽查入境人士電子設備近年偶有聽聞,現在分別在於以法律授權,合理化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圖: julientromeur/pixabay)
中國海關人員抽查入境人士電子設備近年偶有聽聞,現在分別在於以法律授權,合理化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圖: julientromeur/pixabay)


你願意把手機密碼告訴另一半嗎﹖這在現實生活或網路論壇上都是熱門議題,支持者普遍主張伴侶間不該有秘密,反對者則強調個人隱私。當智能電話功能全方位涵蓋生活日常,交出手機任人查閱形同赤裸人前,最隱私的想法、不欲曝光的關係、不為人知的癖好統統無所遁形。不過今天中國大陸,別說要給親密伴侶查看手機,隨時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證件一揚,你便要乖乖交出手機,任人查看。

新令偷步執行  有權要求受查人與電子設備分離

中國國家安全部日前公布兩部新法規,包括「國家安全機關安全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及「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賦予執法人員調查他人電子設備權力,一般情況下經國安機關批出查驗通知書即可調查,但在緊急情形下執法人員只需出示證件就能當場查驗、提取電子數據,其間有權要求受查人士與電子設備分離,言即執法人員在查驗時當事人無法從旁監察,而甚麼情況屬於緊急,法規未有定義。新諭令原定7月1日正式上路,不過近日被發現中國各關口已有海關人員攔截檢查手機,包括深圳與香港口岸、上海、南京及杭州的機場都有類似情況,事實上,中國海關人員抽查入境人士電子設備近年偶有聽聞,現在分別在於以法律授權,合理化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

獨裁者最害怕的是人民,一個政權愈脆弱,控制欲就愈強。華爾街日報兩名資深記者李肇華與林和在2022年出版《監控國家:中國尋求開啟社會控制時代的內幕》一書,探討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如何成為一個監控國家,對普通百姓亦進行微觀管理,作者認為國家監控不是新鮮事,人類歷史上從國家誕生已經存在監控,至今亦然,但中國與過往歷史出現過的監控,或是對比現在全球各國的做法,最大分別在於其監控的規模以及野心,而新冠疫情為中國開創了一個監控新時代,過去只有被公安界定為被關注的類別,如上訪者、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的人、潛在恐怖份子等,進行全天候監視,但中國以疫情作契機,把24小時監控拓展至全民,全民手機均有一個健康碼,無論走到那裡都必須出示,人民何時身處何地全在政府掌控中。有專家形容,中國正在建立一個人工智能極權王國,兩年前有研究指出全球逾10億個監控攝影相機,其中一半以上安裝在中國。

一句批評隨時惹禍上身 跨國企業高層不願踏足中國

要把中國打造成滴水不漏的鐵牢籠,絕不讓「外來人」成為缺口,於是以國安之名行恐嚇之實,如修正「反間諜法」擴大定罪範圍,同時賦權執法人員調查外國人的電子設備權力,不管你是哪國人只要踏足甚至是路經中國,你的立場、政見、言論、信仰等等都有機會被審視,或許你曾拿著小熊維尼的布偶拍照調侃,或許你播放清單有「願榮光歸香港」、「自由花」等禁歌,或許你在網上討論區留言辛辣批評中共領導人幾句,都可能惹上麻煩。

上文提到,中國執法人員有權要求受查者與其電子設備分離下進行檢查。不少國家警示國民特別注意前往中國的風險,亦有建議民眾若到中國可選擇使用拋棄式手機(burner phone)。早於2019年,中國被發現在從新疆入境的遊客手機上秘密安裝監控軟件,美國、英國、加拿大和荷蘭等地,過去在中國舉行國際體育賽事期間,亦曾警告運動員不要將他們的個人電子產品帶入中國,改為使用拋棄式手機。自香港實施國安法以後,多個全球知名的大型財務金融相關企業已要求員工若前往香港,不要使用原本的手機,而要改用拋棄式手機供單次使用,這些企業包括名列全球4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勤業眾信、安侯建業,另外管理顧問龍頭之一的麥肯錫亦有相類措施。由於避用日常電子設備造成諸多不便,這些跨國金融機構的高層多不願到香港出差。

習近平執政12年監控變本加厲 高壓統治成經濟硬傷

中國經濟近年陷入困境,從各項數據分析,中國經濟難再回到1980年至2010年的高成長率,面對房地產泡沫爆破,國內通縮與消費不足等負面因素,亟須向外尋求經濟機遇。習家軍最近由「戰狼外交」來個華麗轉身,換上人畜無害的笑容向西方各國放軟身段,圖染指歐洲市場。不過,門面功夫做得再好卻不能掩蓋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去年3月中國總理李強與外國企業高層會面時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話音方落,多間外國諮詢公司被執法人員突襲搜查與偵訊,教人如何放心在中國投資﹖去年7月生效的《反間諜法》修訂,擴大間諜活動的定義,還賦予地方當局廣泛的權力,地方當局可因懷疑而扣押資料及電子設備,新法上路引起外國投資者恐慌。中國歐盟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受訪公司中只有13%把中國視為首選投資目的地,這是2010年有紀錄以來最低,2021年同一調查的比例為27%。

自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一直有中國崩潰論之說,因從西方經驗論證,一個國家社會主義程度愈高,經濟水平表現就愈差。然而,中國僅用了數十年便創造出經濟奇蹟,究其原因相信是習近平以前的中國領導人,不論國內外遭受政治或經濟壓力與衝擊,堅持「政左經右」的改革開放路線有莫大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後,政治與經濟路線雙雙收緊,特別是在經濟動盪時為鞏固政權,更倒行逆施,進一步箝制人民自由,威嚇的不止是中國人,更窒礙來自世界各地願意與中國交流、經商與合作的人與之交往。人權觀察發表的《2024世界人權報告》批評習近平執政12年,中國政府的鎮壓和社會控制變本加厲。政府進一步緊縮社會控制,獨立公民社會已不存在,即便微小的自由空間也被消滅。高壓統治以及日益嚴密的社會控制正在對中國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損害。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上任 內政為重 對美中採雙重親近策略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 對台灣產業的可能影響與啟示
陳光誠:從監獄到黑監獄是共產黨法外迫害良善者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