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放軟因應國內挑戰 持久性存疑

因應國內挑戰,中國外交放軟姿態。(示意圖/CARLOS DE SOUZA/Unsplash)
因應國內挑戰,中國外交放軟姿態。(示意圖/CARLOS DE SOUZA/Unsplash)

在中國國內經濟面臨的挑戰日益加劇之際,中國近期在外交政策上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態度,但有專家認為,中國的外交姿態放軟可能難以持久。

從釋放被關押的澳洲記者、邀請美國參加國防論壇,到同意斯里蘭卡的債務重建方案,中國近期接連在外交上放軟姿態,似乎反映出中國在國內面臨嚴重經濟問題之際,對於競爭對手和發展中國家的夥伴,開始採取和解與協助的姿態。

在中東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儘管美國對中國近來的外交態度轉變樂觀其成,但專家認為,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久,美中之間的緊張隨時可能繼續升級。

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中國對外關係的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表示,中國目前希望向世界保證,在商業方面的運作一切照常進行。

巴爾金表示:「他們的領導人急於向外國投資者保證,他們與美國及其亞洲和歐洲盟友的關係,不會陷入單向螺旋升級。」

取消關稅、釋放記者 澳中關係解凍

以澳中關係來說,在過去幾年間,中國與澳洲的關係,因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起源、貿易等議題,而降至冰點。但在勞工黨(Labor Party)政府上台後,澳洲試圖修復兩國之間的關係,中國近期也做出了友善的回應。

中國今年以來已恢復澳洲煤炭、木材等商品的進口,並取消了對澳洲大麥的關稅。

被指控違反國安法澳洲記者成蕾(Cheng Lei),在被中國關押3年後於10月11日獲釋。這成為中國與澳洲關係好轉的最新指標,也為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年底前訪問中國鋪平道路。

美國官員接連訪中 拜習會有譜

今年2月因為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而加速惡化的美中關係,也出現回溫跡象。最近幾個月,多位美國政府高階官員接連訪問中國。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10月上旬並率領美國議員代表團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習近平向舒默表示,中美兩國如何相處,將決定人類的未來和命運,並形容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美國近期也接受了中國邀請,參加10月底在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此外,外界也推測習近平可能會藉著11月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機會,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

因應國內挑戰 習近平向西方示好

中國近來的外交轉向,反映出習近平在國內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包含因為資本外逃而加劇的經濟下行、房地產危機,以及高漲的青年失業率等。

在政治上,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和國防部長李尚福的意外消失,也讓習近平為應對與美國日益激烈的競爭,而聚焦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努力,變得更加複雜。

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林和立(Willy Lam)說:「習近平對西方強權表達友好,是為了減緩各國遠離中國的速度,以避免中國與全球供應鏈的連結被切斷。」

同意斯里蘭卡債務重組 中國強化發展中國家關係

事實上,中國並沒有在所有議題上都放軟姿態,例如中國近期仍不斷與菲律賓在南海地區發生衝突。

不過,中國顯然也希望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和貿易連結,這除了是基於經濟因素,也是為了推動建立一個納入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多極世界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8日在北京主持一帶一路論壇,要表彰這項大型基礎建設計畫推出10周年。在此同時,北京同意了斯里蘭卡40億美元債務的重組方案,也與贊比亞簽訂債務重組的諒解備忘錄,反映出中國希望藉由這些舉措,洗刷一帶一路導致部分國家無法償債的「債務陷阱外交」惡名。

中國外交姿態放軟 專家預期難持久

儘管如此,專家們並不看好中國的外交示好姿態能夠持久。有鑑於美中在多項議題上的分歧並未解決,兩國之間的緊張仍可能隨時浮上檯面。

美國明年將舉行總統大選,但美國把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立場,並不會因為明年的總統大選而改變。共和黨目前的領先者是在任內對中國態度強硬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而爭取連任的拜登也不準備對中國做出太多讓步,目前不僅維持對中關稅,更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的出口限制。

另一方面,在台灣明年1月總統大選前,中國進行任何的軍事演習,也可能再度引發與西方的摩擦。

美中關係專家、美國企業研究院(AEI)資深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關係中的根本緊張依然存在,這是接觸上的暫時增加,緊接著可能會有另一波關係低迷。」

#以上專題由鄭景懋編輯播報,謝謝收聽

原始連結

看更多相關新聞
童子賢示警 美中貿易戰恐升級4.0
中國布局海底採礦進一步主宰稀缺金屬 美國遙遙落後
美國全方位擴大晶片管制 重擊中國人工智慧發展
中國12月起管制石墨出口 牽動全球電動車電池生產
港口租給中企99年引國安疑慮 澳洲政府:沒必要撤銷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