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快艇闖台北淡水河口 台灣防衛出現破口引發批評

一名中國阮姓男子在上周日(6月9日)獨自駕著快艇,在沒有任何阻擋之下順利闖關,從外海長驅直入台北淡水河口,在撞到一艘船並在港口登陸後才遭到逮捕,引發台灣輿論一片嘩然。輿論批評台灣防衛是否出現嚴重破口,尤其淡水河貫穿大台北,河口距離台灣總統府等政治中心僅有20多公里。

此外,台灣海巡署證實,阮姓男子具有解放軍背景,過去曾擔任過中國海軍艦艇艇長,能如此輕易直達台灣河口,引發外界質疑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面對批評聲浪,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一在台北立法院表示,不能排除這是中方針對台灣海防底線刻意為之的軍事「灰色襲擾」活動。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星期三(6月12日)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阮姓男子駕快艇闖淡水事件,「純屬他的個人行為」,民進黨當局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台灣海巡署則承認疏失,包括雷達操守誤判船籍,以為該快艇是台灣籍,而守望哨人員辨識為中國船籍時卻未通報登檢,期間有34分鐘空檔顯然有所疏失,並決定懲處10人。

海巡署長官、台灣行政院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則承認整起事件系統裝備沒有失靈,「而是人出了問題,且屬於完全失守的案例。」

台灣前海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少將便向BBC中文表示,過去台灣人以為台灣海峽險峻,因此存在渡海困難等因素,所以對海防掉以輕心。但他認為,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台灣海峽的海象及氣候亦都有變化,不是每個季節都有大風大浪。

他指出,2021年便有大陸男子利用網購橡皮艇和舷外機,從福建跨海至台中「投奔自由」,而本周相似事件再次爆發,這證明了中國大陸的海洋解禁後,「台灣海峽反而成為了對岸能夠長驅直入的『高速公路』」。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向BBC中文表示,在新上任的防長顧立雄提到台灣如果面對「中共侵台」能行使「自衛權」的說法後不到三天,便有對岸軍事背景人士駕著快艇以「投誠」方式直達淡水河口。林穎佑分析稱,除了調查台灣海巡及軍方巡查的疏失之外,台灣或可觀察中共是否有特定的行為模式,測試台灣新政府的防衛。

林穎佑強調,當台灣軍方提及相關的防衛戰略論述時,北京隨後便會有一些動作(譬如投誠人士開始出現在離島或台灣周邊海域),測試台灣國防的論述或表態。他指出:「對中共這個行為模式,未來可以做更多觀察」。

所謂「行使自衛權」是顧立雄6月7日在台灣立法院詢答時稱,如果中國解放軍攻擊台灣航機艦設施或台灣本島與外離島,以及未經許可任何飛航實體進入台灣「12浬領空、領海」,就可以下令台灣軍方行使自衛權,並依比例進行自衛反擊。顧立雄並強調,面對入侵,「台灣沒有第一擊,只有行使自衛權」。該說法引發台灣輿論熱議。

「投誠台灣」?

根據台灣海巡署的調查,阮姓男子先是從中國大陸福建省寧德港搭乘一艘「子母船」出海到台灣近海之後,再獨自駕駛一艘舷外機快艇直闖台灣淡水河口。

台灣海巡署在6月11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事件台方的偵搜系統沒有失靈,「完全是人員疏失」,而相關人員共10名,將會被記申誡至記過的處份。

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在記者會解釋,海巡署是在6月9日上午9時許,在新北市淡水區域外海6浬偵搜到目標,但「誤判」為台灣籍漁船返港。雖然有通報但並未及時調派巡防艇前往攔截。不過,謝慶欽也承認,台灣在海巡偵查作業上,需要盡速加強使用更高科技。

謝慶欽又稱,由於雷達光點辨識不易,因此為避免類似誤判目前正導入更多的科技輔助,包含如加強使用「無人機」在海空協助巡查,加強雷達搭配紅外線熱像儀的監控系統,並全力推動台灣漁船全數安裝相關偵測系統。

事實上,今年2月台灣海巡署查緝對岸無牌船隻時,發生碰撞並導致死傷事件,引發兩岸激烈的政治角力及一連串的口水戰。

美國軍事防衛分析師、追蹤中國解放軍動態的研究網站「PLATracker」共同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當時向BBC中文表示,中南海一貫探索和利用各種方法,嘗試在可能的情況下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他指出,台灣最好的應對策略是確保大眾了解中國正在做什麼,以及這將如何影響現狀(Status quo)」。

台灣海巡署主管機關、行政院海委員主委管碧玲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稱,從2023年至今共有18個案,說詞都一致——「希望投奔自由」,過去的個案比較像是臨時找到的人員,但阮姓人士則衣著體面,舉止斯文且有中國解放軍經歷,目前此案已移送法辦。

無論如何,此次中國大陸船隻能順利直達台北河口,已經對賴清德政府造成壓力。許多評論認為,此事也達到「認知作戰」、消滅台灣民眾防衛士氣的效果,對剛執政的賴清德政府打擊不小。台灣輿論對此事有不小的批評,是否會引發政治風浪,衝擊賴清德的防衛團隊,還有待觀察。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星期三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台灣媒體時稱,這「純屬他的個人行為」,民進黨當局「沒有必要草木皆兵,煞有介事地進行政治操弄」。

陳斌華還表示,「當該名男子回到大陸後,我們會依照相關規定對其進行處罰」。

台灣民眾反應激烈

據台灣海巡署資料,近10年總共查獲中國大陸籍非法入境人士共119人。2024年至今已驅離809艘大陸越界船舶。

根據台灣法律,台灣本島12浬外屬於台灣國防部海軍偵察艦負責的任務範圍,12浬內則屬於台灣海巡署任務範圍。有分析稱,此次阮姓男子「投誠」一事,暴露台灣軍方與海巡署在協作上面的失誤,雙方都無法偵查到大陸船隻長驅直入。

同時,台灣政壇及一般大眾輿論也對此事有嚴厲的批評。

一名台灣網友「Daniel Lien」在臉書社群頁面「聲量看政治」上說,「重點是沒人攔截或是注意......是因為匪艦撞到交通船,有交通事故報警了才發現。這是中國船艦入侵。如果沒有事故,可以一路到重慶南路,上岸離總統府大約500公尺,難道只有海巡要檢討?」

該社群小編也提及自己服兵役時曾在海巡擔任通訊員,他認為「這件事提醒所有岸巡雷操手,以後所有衝岸的船隻,不能只是像以前一樣當漁船看待(更別說以前衝岸船隻都會被當走私船圍堵)」。

另一名網友則回應說,「就我20年前當海巡的經驗,岸巡是24小時不同班輪流在轄區各點巡邏的,不管是步巡還是機車巡邏,而雷操手只要在雷達上看到不名航跡衝岸是得利用觀通機馬上通知岸巡前往攔截!守望也是,出這種包是要吃軍法跟關禁閉的!」

台北市市議員苗博雅周二對台灣媒體表示此事「污辱性極強」。她說,十幾個人受懲處,「表示有十幾個人出錯,此事何等嚴重......而且灰色作戰包含心理認知作戰,此事如同過去中國有人以無人機飛到金門上空,拍攝軍營,污辱性極強」。

不過,戰略學者林穎佑博士對BBC中文表示,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裝備不夠。譬如,當可疑漁船進入到台灣本土六浬的範圍內,有沒有無人機可以過去監控,去判斷是否是構成危險?或者有沒有快艇可以立即出去跟監或攔截。

他說:「如果是小型的快速船隻過來時,台灣的雷達解析度可能不夠好,最後所以要靠近到六浬,我們才能去偵搜,最後變成等他過來」。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蘇紫雲研究員也向台灣媒體表示,台灣需要強化第一層,給海防有比較好的雷達,中期投資則該落在空中巡邏機來進行更長遠的偵測。

呂禮詩則告訴BBC中文稱,台灣負責單位指稱此事為人為疏失且下令懲處,雖然明快,但不如更進一步地檢討引發一連串管制失效的骨牌效應。另外,台灣陸軍在淡水河口部署有CS/MPQ-90蜂眼雷達,未來若發現無人機入侵,如何強化情資傳遞及反制,亦應成為將來應對類似事件的重點。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共軍前艇長駕船闖淡水河 蔡明彥:不排除中共對台灰色地帶襲擾
陸男闖淡水!陸國台辦:個人行為將進行處罰
中國男開船闖淡水 「三版本說法」如羅生門
陸男快艇直衝淡水 蔣萬安:確實有點誇張
中國男駕快艇闖淡水河口!林楚茵示警國安喊:提高求刑、加強跨部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