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兩度否認攻台 經濟是硬傷 但台海不容樂觀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4月會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時稱,美國試圖刺激他攻打台灣,但他不會上當。去年11月,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會談,美方官員轉述,習在會中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習近平去年兩度對歐美領袖否認攻台,中國經濟疲弱等內部問題是最主要牽制因素,但綜觀當前台海情勢,未來前景仍不容樂觀。

中國經濟自去年疫情解封以來復甦疲弱,習近平提出「新質生產力」試圖重振發展,但經濟表現仍未見起色,包括房地產依舊低迷,許多城市房價面臨腰斬卻乏人問津;消費不振,民眾寧願超額儲蓄也不願花錢,形成通縮危機;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產品等「新三樣」大量生產以致出現產能過剩疑慮,導致美國、歐洲相繼祭出加稅制裁。更嚴重問題是外資持續流出,在北京高舉「國安壓倒一切」旗幟下,原本作為中國外資集散地的香港甚至出現了「玩完論」。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衝擊社會穩定和中共執政基礎,對習近平和中共中央來說,穩住並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是當前的首要之務,近期最重要觀察點是中共將於7月召開事關未來經濟改革藍圖的20屆三中全會,會議前夕習近平接連與中外企業代表、經濟學者專家等舉行座談會,中共視當前經濟難題為重中之重可見一斑。而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自然是外部環境穩定,以此而論,北京不會放棄改善中美關係的努力,也會希望台海保持和平穩定。

從中國經濟問題等內部因素看習近平去年兩度向歐美領袖表達「不會上當攻台」及否認有對台動武時間表,基本符合常理和中共面臨的現實困境,鑒於中共視台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台海戰爭勢必重創兩岸及目前已取得的經濟成果,如此勉強獲致的統一又如何能與偉大復興畫上等號?因此對中共來說,和平統一不僅是成本最低的統一形式,和統也才可能朝向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復興前進。

從台灣立場看,習近平因各項因素牽制下不輕言對台動武,只能說是消極地維持了台海的脆弱和平,並非台灣安全的真正保障。何況中共目前沒有攻台計畫並不表示未來不會有,實際上解放軍沒有一刻停止在為將來的可能戰爭做準備,這是台灣要面對的現實處境。台灣的安全很大程度依賴美國及其盟邦,但台灣也應有自身的國家利益最大化考量,並非只是美國在東亞的利益代理人。

只不過在當前賴清德政府的戰略選擇下,台灣似乎漸失在台海議題上的自主性,逐漸成為美中兩強對抗下的博弈籌碼,這會是台灣未來的最佳出路嗎?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七旬華女博士被詐 痛失340萬還欠債
全美最難負擔房價城市 南加占8
幹細胞療法治百病?大多為詐騙 小心失明、細菌感染